Fitz > 裝備 Gear > [跑鞋實測] New Balance Fuelcell TC 大比併

終於試了 New Balance FuelCell TC,香港在3月中推出,專門店已經斷貨。要介紹構造亦大有人在,所以這文章主要將 FuelCell TC 跟其他碳板鞋作比較。

打開鞋盒時,發現了盒中有兩塊發泡膠 (紅圈),用以防止鞋內碳板在運送途中受損。這絕對是窩心設計,碳板真的有機會斷的,香港某知名教練就在測試 New Balance 5280 時,因為鞋底太薄而弄斷碳板。

鞋墊是一個賣點,用上 FuelCell 物料,十分柔軟,加上中底 FuelCell 就有雙重緩震回彈作用。而鞋墊上圖案,官方說法是按跑手數據的接觸面而成。

鞋帶孔是另一賣點,分內外排,可用作調教鬆緊度。筆者腳是闊楦型,原裝鞋帶內外排都穿時會過緊,但改只穿內排鞋帶孔就剛剛好。(資料由 launch8 店長提供)

筆者暫時試穿了3對碳板跑鞋,除了 Felcell TC 外,還有 Nike Next% 和 Xtep 160X,所以拿來一起比較。香港市面買到的應該還有 Hoka CarbonX 和 NB 5280,Asics MetaRacer 就只有 Winter Sir 獨有。

先說泡棉,跑上腳後 FuelCell TC 回彈感覺有 Next% 的70%,就是說 New Balance 新 FuelCell 物料已差不多有 Nike Pebax ZoomX 的效果。而 160X Dynamic foam 則相對薄,回彈力沒有前兩者好。泡棉回彈能力強是否好事就因人而異,因為控制不好,跑姿會因彈力過強而將腳拖後。當然越厚泡棉緩震越強,當慢跑鞋亦可,筆者就有朋友穿 Next% 但6小時完成不了大阪馬,有點浪費了鞋的功能。

跑了 2 x 2.4K @420 pace 後,感覺 FuelCell TC 對內足弓位支撐嚴重不夠。這有點意外,因為穩定支撐 (Stability) 系列如 1260和860是 New Balance 的熱賣款;甚至 Racing 1500 都在內側柱位用更硬的 EVA 作支撐。因此扁平足的跑手不建議著用 TC,但對用前掌外側著地跑手來說,問題不大。

反而 160X 的碳板伸延到腳跟位置,設計跟 Adios Torsion (綠圈) 亦相似,這就可以加強穩定性。

最後一點,碳板作用是加強跑手向前時動力,節省跑手釋出的能量。以此為出發點,Next% 推動力最大,而不是使用全掌碳板的 160X 最弱。但個人認為推動力大並不一定是好事,要知道 Next% 的前身4%是為 Sub-2 而研發,即全馬配速在3分鐘內。當然有不少跑手未達此配速,但穿了 Next% 後成績都更上一層樓。這要視乎跑手控制配速的能力,不要反被鞋提升到自己承受不起的配速。記著極速傳說中,柯受良就教「人要惡過車」的道理。相對地 FuelCell TC 就在兩者中間,既有推動力但又沒 Next% 般難控制配速。

當然,職業跑手如神野大地,穿上以5280或 FuelCell TC 一樣可以完成全馬,主因是他的完成時間是 Sub-2:10。但若以業餘跑手的全馬完成時間計算,Sub-3 跑手可以選擇 Next%。3-4小時完成,又沒有扁平足的跑手,建議選擇 FuelCell TC。160X 就會適合平民跑手,配速可以是5分鐘更慢的時間。

神野大地曾穿上以 1 mile 為設計目標的 5280 完成 MCG 全馬

2020東京馬拉松,神野大地就穿上 FuelCell TC 完成

FuelCell TC 推出時已表明是為 Training 和 Competition 目標,而年尾將會推出專業版的的 FuelCell Elite 亦已曝光。但有消息透露 New Balance 接受了跑手意見,將 FuelCell Elite 改變設計,面料和外底都作出更新,期望可以連內側柱位置一併改良就更完美了。

最後一提,香港 New Balance 已經沒有餘貨,建議到 Launch 8 碰運氣,看一下有沒有合你的尺碼。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