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 運動 Sports > 行山 Hiking > [海拔5千米的5個湖] GOKYO 喜馬拉雅山 EBC: 慳20公里的大shortcut! (三)
老闆娘拍心口保證有橋過河!

Day 6 Deboche → Machhermo  必走!來回慳 20 公里的 SHORTCUT!
上回提到,隊友的高山反應未有好轉,無奈放棄前往 Base Camp,逗留在 Deboche 休息。

原定路線是往 Base Camp,不過,第一次尼國登山時已到過 Base Camp 了,那裏除了可以近觀珠穆朗瑪峰外,也能近觀堆積如山的垃圾,包括登山隊用完的帳篷、氧氣筒、廚餘,甚至大家想像不到的垃圾……加上十多天後是喜馬拉雅山馬拉松(Everest Marathon)大日子,從 Base Camp 回來的登山客形容,Gorak Shep 及 Base Camp 一帶擠得水洩不通。

此外,近日所見,珠穆朗瑪峰及海拔五千米以上地方都被濃霧籠罩,若往 Base Camp 大概不會看到甚麼。

突然,想起比較冷門的 Gokyo,那裏同樣可以從 Gokyo Ri 觀看世界之巔,還可以加遊五個高山湖(………其實是六個……留意下期)。於是,和挑夫商議後,決定不走 Base Camp,改往 Gokyo!

EBC 簡明示意圖EBC 簡明示意圖。

從 Deboche 往 Gokyo 有兩條路:

  1. 退回 Namche 附近一處叫 Sanasa 地方,那處有一條岔路通往 Gokyo。
  2. 從 Deboche 前往下一站 Pangboche,去之前請大家留意的山路 — 經 Phortse 往 Gokyo。

兩條路距離差不多,我不喜歡走回頭路,所以打算走(2)路。挑夫說,他從未到過 Gokyo,所以沒有所謂(之前也說過,90% EBC 登山者會選擇到 Base Camp)。

突然,Rivendell Lodge 的老闆娘說,她雲英未嫁時(後來知道是十五年前),曾經到過 Gokyo 探朋友。當時用了四天來回……此話一出,旅館裏其他雪巴人導遊和雪巴人挑夫紛紛表示不相信 — 一個「阿嬸」(我後來看過照片,她當時是中女),竟可以用四天 KO 了雪巴人要五至六天的行程?

原來,老闆娘走 shortcut。她在地圖上畫出一條連導遊和挑夫都不知道的山路(我畫的地圖中綠色箭咀)。這條路,從 Rivendell Lodge 的後門開始,直通至 Phortse,省卻先到 Pangboche 再折回 Phortse 的時間。

Sanasa 的三岔路,分別前往 Namche、Gokyo 和 Base Camp。Sanasa 的三岔路,分別前往 Namche、Gokyo 和 Base Camp。

地圖上不但沒有這山路,最大問題是要橫過洶湧澎湃的 Imja Khola River。老闆娘叫我們放心,說這條山路是 Deboche 當地人「行出嚟」的,也蓋了木橋,過河不是問題!

旅程完後,從 GPS 量度,來回慳了 20 公里,怪不得可以用少了兩天。

清晨,老闆娘送我和挑夫到旅館的後園,打開木閘,say Goodbye、說聲「四天後見」,我們就出發,一分鐘不到就進入霧氣籠罩的森林,沿不清晰的路下降至 Imja Khola River。哇,真的有木橋!放下心頭大石頭,通過木橋,迎面而來是一大片杜鵑林。緩緩上山,進入濃霧,大概走了一個半小時,到達 Phortse。

當地人形容 Phortse 很美麗。不過當日大霧籠罩,勉強只看到幾間房屋的輪廓。

挑夫未走過此路,看見花盛開,好不興奮。
Phortse 被大霧籠罩,勉強只看到幾間房屋。
在登上 Phortse 前,又遇見羊群。

被大霧籠罩下的 Phortse。


從 Phortse 快步走出濃霧,下降至 Dudh Koshi River。下降途中,隱約見到對岸山腰上的山徑,它就是沿 Dudh Koshi River 築建,通往 Gokyo 的西岸路。在山腳橫過鐵橋後,急升約二百米,接合西岸路 — 轉右往 Gokyo,轉左通往 Namche。

自這裏開始,整天是舒適、緩緩、寬敞、依山而建的山路。這段路走得頗快,很快到了 Dole(4200m)。

按原定計劃,Dole 是今晚住宿的地方。由於大 shortcut 關係,早餐未落隔就完成了原定一天的路程,於是繼續走,前往下一條村 Lhabarma(4330m)。

有點像麥理浩徑第八段的山徑,要靠疊石指路。

離開 Dole 後,山路十足香港麥理浩徑第八段(鉛礦坳至大帽山),巨石嶙峋散遍山頭,路線不明顯,要依靠疊石和佛塔顯示方向。

Lhabarma 只有幾間房屋和牧場,沒有旅館。通過 Lhabarma 後,翻過小山丘,就看見 Luza(4360m)。這裏離下一條村 Machhermo (4470m)很近,那裏旅館較多,於是又翻過另一個小山丘,在 Machhermo 投宿。

吃中午飯的地方 Dole。

不知不覺,全日走了約 22 公里,從 3710 米爬升至 4470 米。到達 Machhermo 後感覺身體狀態良好,沒有呼吸急促和疲倦,加上有過去高海拔行山經驗,知道高山反應不會在六千米前降臨,所以和挑夫商量,若明早沒有不妥,就不作 Rest Day,繼續往更高處去。

>

Machhermo 的旅館有六、七人住宿,已經是 Goyko 旅程中最熱鬧的地方。不約而同,大家都是不去 Base Camp(他們從 Namche 直接過來,直往 Gokyo),其中一位旅客來自德國,他尼泊爾登山之後會到香港,所以問了很多關於香港的資訊。

介紹香港必到之處

他會在香港逗留五天,我介紹了以下地方:

  1. 海洋公園,若有時間才考慮迪士尼;
  2. 乘纜車到山頂;
  3. 黃大仙廟;
  4. 天壇大佛及寶蓮寺;
  5. 獅子山及望夫石 — 他說,一定要走走香港的山徑,但不想距離市區太遠;
  6. 龍躍頭文物徑;
  7. 香港歷史博物館;
  8. 廟街大排檔;
  9. 茶餐廳。

假如有外國遊客請你介紹香港必到之處,你會想到甚麼地方呢?

往 Gokyo 之前……

DEBOCHE 是人生交叉點,因為過去和現在,我走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 —

90 年代的隊友。

90 年代,從 Deboche 繼續往東北,往過去和現在都是 90% 登山者選擇去的 Everest Base Camp。

21 世紀,我選擇做餘下的 10%,往 Gokyo 去。

往 Gokyo 之前,以小小篇幅回憶當年前往 Everest Base Camp 的趣事。

當年的 DAY 10 凍到震
從 Namche 用了一天到達世界最高喇嘛廟,找了住宿,就團團圍在暖爐前,半點不想動,因為日落後,外面急降至零下二十度。(當時是 11 月)

翌日清晨,整個山頭積了雪。為了適應高山環境,加上不太習慣在雪上行走,我們不敢上升太快,於是在 Dingboche(4410m)作了另一次 Rest Day。

Chhukhung

當年的 DAY 11 快走 5550M
Dingboche 是只有幾間旅館的小村莊(21 世紀也一樣),毫無娛樂性,所以這天 Rest Day 我們快步走到大約 8 公里外的 Chhukhung(4730m),趕返工似的走上 Chhukhung Ri(5550m),爬升約 800 米比想像中容易,路也沒積太厚的雪。三個人看看風景、大力吸幾口低氧空氣、拍拍照後就急急下山(當年用菲林機,格格都是錢,所以點到即止;我們其中一人連相機也沒有),回到 Chhukhung,這裏只有三間不像旅館的旅館(村民把後欄模樣的房當是客房,他們的客廳就是餐廳),匆匆吃點東西後又急急跑回 Dingboche,怕凍死山中。

後來才知道,這個 5550m,原來是整個 EBC 旅程中的最高峰。

當年的 DAY 12 玩大了+ 迷路了 = 高山症
其中一位隊友從地圖看見一條虛線(見上頁地圖的紫色虛線),從 Dingboche 越過一個叫 Nangkar Tshang(5516m)的山丘,「直插」下一站 Lobuche(4910m),於是拼着本死無大害精神,勇闖虛線。從 Dingboche 大約上升了三百米左右,發現山徑真的變虛線,越來越不清晰,最後迷路了!結果我們戇居居原路返回 Dingboche,乖乖沿實線走,比預期遲了幾小時抵達 Lobuche。

可能今天玩大了,兩位隊友在 Lobuche 大叫高山症降臨。一人出現頭痛及乏力(他是我們三人中體能最強的);另一人嚴重一點,除頭痛劇烈外,也出現自閉,整晚躲在被裏不說話、不願吃飯……

在小黑山上看珠峰……左邊那個才是。

當年的 DAY 13 登上「小黑山」
根據大家登山前協議,大家須放棄出現高山症的隊友,於是,其中一人送我出村(另一人仍自閉),我一個人獨自前往十公里之外的 Gorak Shep(5140m)(當時沒有聘挑夫)。

往 Gorak Shep 的路非常好走,花兩小時就到達了。在 Gorak Shep 吃午飯時,旁邊的登山客 order 一支樽裝可樂,價錢是 HK$90!我喝的紅茶只不過 HK$20(當年香港茶餐廳凍奶茶大約 HK$8)。

趁還有半天時間,走上旅館旁邊的「小黑山」Kala Patthar,以十分十分近的距離觀看珠穆朗瑪峰及喜馬拉雅山山脈。

後來,比較在 Base Camp 看喜馬拉雅山,在小黑山看得較雄偉,因為小黑山對面就是喜馬拉雅山山脈,無遮無擋,而 Base Camp 位於山谷裏,四周視野反而不及小黑山。



當年的 DAY 14 BASE CAMP 遇雪崩
同時在 Gorak Shep 投宿的,是一隊日本紀錄片攝製隊,我和他們一起出發往 Base Camp。從旅館往 Base Camp 只有短短五公里,不過幾乎在冰川上行走(Khumbu Glacier)。差不多到達 Base Camp 時,前方發生雪崩,一整片雪山從右邊的山坡滑下。當時,我和攝影隊第一反應不是逃走,而是攞相機 / roll 攝影機拍攝珍貴雪崩場面!

雪崩只是電光火石之間的事,拿出相機時,前方已揚起幾百米高的雪!

到達 Base Camp,又是拍拍「到此一遊」……突然所有人被外國女人的叫喊吸引 — 這位女登山客在冰與雪之間發現了菊石!幾個人搞了一輪,把菊石弄了出來,外國女人當然歡天喜地,其他人紛紛尋找,希望找到喜馬拉雅山原本是汪洋大海的證據。

Gorak Shep 的旅館外是結了冰的小湖。
Gorak Shep 的旅館,右邊是「小黑山」Kala Patthar。
往 Base Camp 的路。
Khumbu Glacier 上的冰牆。

Day 7 Machhermo → Gokyo

小鐵橋下的潺潺流水,是來自第一個湖的湖水。

雖然昨晚和旅館的登山客談得起勁,今天預算要走很多路,所以很早就出發。由於大家腳程不同,沒有刻意組隊,只相約晚上在 Gokyo 見面。

離開 Machhermo 向正北走。山路同昨天一樣,是麥理浩徑第八段模樣。天氣不佳,往 Gokyo 的路被濃霧籠罩,整個上午都是依靠疊石和指南針在迷霧裏行走,右方不斷傳來 Dudh Koshi River 隆隆猛烈流水聲。

約一小時後經過 Phang(4480m),它是一個荒涼的村莊。繼續在霧中神遊,隱約看見冰川(Ngozumpa Glacier)在右邊。冰川溶化變成 Dudh Koshi River 河水,滾滾流向山下。左邊山坡出現小瀑布,沿瀑布向上,過了小鐵橋後,Gokyo 第一個湖 Longpunga Tsho(4710m)出現眼前。

第一個湖雖然小,但湖水呈碧藍色,清澈見底,平靜地躺在濃霧之中。

天空飄下雪,風也刮得大。在風雪中走了約一公里後,第二個湖 Tauung Tsho (4728m)出現。這時候,濃霧又來襲,能見度只有岸邊幾米。

Gokyo(4790m)的旅館位於第三個湖的湖邊,簡直是無敵湖景!我們很早就抵達,選了面向湖的房間(價錢一樣,應該是先到先得?)。這時候,陽光悄悄把濃霧驅散,終於一睹湖光山色。

第一個湖十分細小,像小水潭,它的湖水是從第二個湖流下來。
在 Google Map 上稱為 Gokyo II 的 Tauung Tsho。
第三個湖 Gokyo Tsho。天公不造美,又是得幾米能見度。
Gokyo 的旅館。

匆匆吃了飯,只攜帶相機、地圖和水,和挑夫北上(第一次到 Gokyo 的他比我更興奮,加上沒有東西挑,純粹一起去遊玩,我還替他拍了不少照片)。Gokyo Tsho 以北還有幾個湖,碰碰運氣,希望天氣不要惡化,並在入黑前回到旅館,否則凍死山中。

沿 Ngozumpa 冰川旁邊的山路登上一個 4995 米的小黑山(五千米以下的山似乎在地圖上都沒有標上名稱……),看見第四個湖 Thonak Tsho(4870m)在腳下。

這時候,霧散得更多,湖景盡收眼底。

從小黑山斜 cut 向下,繼續往北走,路上積了薄薄的冰,第五個湖在約四公里後,幸好路不斜,大概一小時就到達。

後來我看了這照片,才知道自己寫後記時把湖的數目搞錯了。

說到這裏,看完五個湖,應該回程吧?不,我們繼續向前,往第六個湖 — 為甚麼會有第六個湖?當我寫這篇後記時,我沒有把第一個湖 Longpunga Tsho 算上去,因為它實在小得可憐,我以為是個小水潭!可是,後來在地圖上發現它和另外五個湖並列(湖名也 bold 了)。此外,檢查照片時,發現我曾在旅館外拍了金屬告示牌,清楚標明旅館外的是 3nd Lake……原來自己搞錯了!

第六個湖 Gyazumba Tsho(5200m)也是 Cho Oyu Base Camp,不過當日一個人也沒有。前路十分神秘,已經在地圖以外 — 6th 湖以後是中尼邊境。位於中國境內的 Everest Base Camp,那邊是熱鬧的遊客區,旅客可乘車直達,也可以坐摩的前往,吃喝玩樂一應俱全,對比一山之隔的尼泊爾 Base Camp,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Gokyo 以後的地方沒有人居住,前路杳無人煙,加上我沒有帶銀包(內有回鄉卡),只好趁日落前還有幾小時,快步回程,回到 Gokyo 時剛剛天黑。

從小黑山望第四個湖。
到達第五個湖時,天空放晴!
第六個湖位於 5200 米,春天時湖畔仍結冰。
終於抵達旅程終點,點都要坐坐抖抖。
吃一口天然刨冰!

(下期待續)

更多黃基業Kay Wong文章@eggstudio.com

原文載於 eggstudio.com

更多:
Fitz.hk Facebook 專頁
[海拔5千米的5個湖] GOKYO 喜馬拉雅山 EBC: 一天只走3公里 (二)
[海拔5千米的5個湖] GOKYO 喜馬拉雅山 EBC: 出發了! (一)
[南昆山進發] 3條穿梭山野越野單車路線
黃基業 Kay Wong@Fitz.hk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