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 運動 Sports > 行山 Hiking > [登山文化] 山不在高

Route vs Height

在拜年時候最害怕親朋戚友問你結婚了嗎? 工作是什麼? 等問題。 而每次我告訴別人我興趣是登山時,總是有人會問「你去過海拔多高的山?」「會不會爬聖母峰?」等問題。這一類問題大概也包含著高度。 但每次我都尷尬地回答「不在計劃中,沒有錢。」,內心總是很不爽。

而山不一定海拔高就是難度高,路線和風格才是最重要的難度考量。相信不少人也有嘗試過在人工牆攀岩,如果在同一條路線上可使用任何把手和限制使用單色把手,大家也是攀爬至頂部,但難度是有分別。這道理在登山上是一樣的。

以白朗峰為例,同樣以山頂為目標,但經由 Gouter route 攀爬和經由 Central Pilar of Freney 攀爬,他們的難度是差天共地,但目標同樣是4810米的白朗峰。另一例子,入門級的6000米山峰 Island Peak,如果和只有4001米 Dent du Geant 相比,Dent du Geant 比 Island Peak 難得多。

所以,期望有一天別人知道我的興趣是登山時,不會再問「你去過海拔多高的山? 」「會不會爬聖母峰? 」。去年和某登山大神閒聊時,他也希望大眾不要再被數字所迷惑,風格才時重要,這個道理。他也明白,世界的登山洪流也被高度所迷惑。

ED1 5c V 900m 60° WI4 M7 懂山的人會明白這些符號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