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 運動 Sports > 行山 Hiking > 大潭水務文物徑(下)

大潭水務文物徑

路線:柏架山道 – 大風坳 – 港島徑第六段 – 大潭水務文物徑 – 大潭道
長度:9 公里
起點交通:鰂魚涌地鐵站 A 出口
終點交通:城巴 14 號 (嘉亨灣 < > 赤柱炮台) 或途經之小巴 16M/ 16X

細看群帶路里程碑後,續沿大潭水塘道下山,霎見茂密樹林之中有間紅磚小屋,不過同樣未見介紹,不知其來龍去脈,但疑為建於 1920 年代的護衛宿舍。與港島徑第六段分道揚鑣後,不消一會便來到大潭中水塘附近的燒烤場地,路旁有數株楓香樹,雖然葉片仍未轉紅,不過亦已有遊人持着長鏡仔細認真拍攝。

昂首遠眺於 1907 年竣工的大潭中水塘 (Tai Tam Intermediate Reservoir) 主壩,同為石面混凝土重力壩,不過其最特別之處在於壩頂略為向下凹陷,惟此並非一百年前的原貌,皆因當局在 1977 年基於安全理由,將水壩溢洪道降低 9.17 呎,提升水壩穩定性以符合當時的安全要求。

大潭水務文物徑
大潭中水塘主壩

橫過看似平平無奇的石橋後可抵第五站,由資訊牌上可見石橋實非平凡之物,沿大潭篤水塘西岸建有四條匠心獨運的英式石橋,石橋採用拱形設計,甚具特色,認着兩旁花崗岩護欄即能知曉身處石橋之上。在第五站旁有小路引至第六站 —— 大潭中水塘壩頂,上斜途中可一睹石橋古雅外觀。在壩頂放眼四周,山明水秀,湖面泛着金光,配上交錯的山咀,確是賞心悅目。

石碑山上的無字石碑仍是那麼惹人注目,而相同款式的石碑共有一對,分別建於石碑山以及紅山半島岸邊,扼守大潭港內灣口,惟其歷史以及用途至今仍未有定論,有關討論可見於GwuloOasisTrekThe Two Obelisks at Tai Tam 一文探討石碑的興建時間 (約 1900 年) 和用途,包括導航、測量船速 (不過作者認為 “unlikely”) 以及供英軍潛艇使用的水底潛望標記 (可見於漁護署港島徑第七段之介紹),而 1910 年的工務司報告 (時任工務司為漆咸 W. Chatham,對,就是漆咸道那位漆咸) 則指出 “A pair of obelisks, Tytam Bay, for swinging ships”,”Swinging ships” 亦即 “Compass calibration” (羅盤校正)。

大潭水務文物徑
遠眺石碑山

沿塘畔而行,來到第七站,同樣是大潭篤水塘石橋,資訊牌上印着一些建築草圖,留意到右下角有個簽名, D. Jaffe,此人又是何方神聖呢,相信大家定必曾聽聞他的大名,灣仔謝斐道 (Jaffe Road) 正是紀念這位負責大潭篤水塘以及油麻地避風塘的工程師,不過相信已沒有甚麼人記得他的事蹟了 (油麻地避風塘也給填平了),大家日後走經謝斐道時,不妨懷緬一下這位建樹甚多的謝斐先生。

第八站的大潭篤水塘英式三孔石拱橋最接近大潭道,每個橋拱跨度達五十呎,橫跨寬闊的山谷水道,甚為宏偉。此橋採用半圓形拱劵 (semi-circular arch),而非其餘三條的扁圓拱劵 (segmental arch),配上水面的石橋倒影,更顯英式石橋的優美形態,雖已屹立逾百年,歷經歲月的洗刷,仍舊「美貌與智慧並重」。

隨後步至大潭道,剛好看見有巴士抵站,便隨即登車返回市區,沒有前往海邊的景點,也好給自己一個藉口重臨此地。搭車途中不妨留意路旁的大潭篤水塘紀念碑,剛才提到的名字也一一出現在紀念碑之上,W. Chatham,D. Jaffe,還有時任港督 Sir Henry May (梅含理爵士) 的大名。紀念碑位處馬路旁邊,但車多路窄,遊人還是安坐車上看好了,以策安全。大潭篤水塘主塘全長 1194 呎,亦為石面混凝土重力壩,規模龐大,如從壩底觀看,更覺氣勢磅礡。司機熟練的駕着雙層巴士駛過設於大潭篤水塘壩頂的大潭道,看着車門外儼如只餘幾吋空間,再想着雙層巴士的重量,不得不佩服司機的駕駛技術,亦慶幸當年所建的不是甚麼豆腐渣工程。

原文及更多照片,載於 八十後的光怪陸離

更多:
大潭水務文物徑(上)
Eric其他文章
Fitz行山文章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