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 運動 Sports > 行山 Hiking > 單獨行山不會製造更多意外,但會令意外更致命
圖:政府新聞處

今年炎夏提早嚟到,天氣變得極端,行山意外亦大幅增加,其中一個大家激烈討論嘅問題係: 單獨行山更容易發生意外?

單拖行山不是原罪

The hiking Database 山野‧新聞庫 曾有一篇長文《單拖行山不是原罪 最重要是安全意識》,表明唔少人立場。作者以佢幾十年帶隊經驗分析:「年資愈深就愈容易忽略安全事項,但意外並不會因為年資長而消失,只是出現率較低,但出事的時候就人人平等。」

文章提醒大家,行山意外並唔係因為幾多人參與而發生,意外發生原因係大家漠視安全守則,以及輕視行山活動。所以,單獨行山並唔係原罪,如果唔重視安全意識,幾多個人去行山都會出現意外。

事實上,睇番呢幾個月以來嘅行意外,亦畀到大家一啲啟示。

2021年4月至6月上旬行山意外 (共19宗)

日期 地點 意外詳情 行山人數 後果
2/4 大嶼山老虎頭 卅四歲外籍女子失足墮山受傷 2人 送院治理
2/4 香港仔玉桂山 於玉桂山失足墮下 3人 送院治理
2/4 香港仔鴨脷排 於鴨脷排失足墮下 數人 送院治理
2/4 西貢米粉頂 一名男子行完蚺蛇尖後,於米粉頂中暑,由直升機救出 2人 送院治理
3/4 跑馬地聶高信山 攀石活動失足墮崖 4人 送院治理
15/4 飛鵝山 女子於十五日離家行山失踪,經多年搜救,於十八日搜獲其屍體 1人 死亡
20/4 船灣郊遊徑 六十八歲男子早上於烏蛟騰行山,於中午失去聯絡。深夜時於跌死狗搜獲屍體 1人 送院治理
23/5 將軍澳鴨仔山 女子行上鴨仔山後,突然昏迷不醒,由直升機送到醫院搶救 8人 送院治理
26/4 大嶼山大東山 19歲土耳其藉男子於大東山墮山受傷,由直升機送院治理 2人 送院治理
1/5 馬鞍山彌天棧道 40歲女子墮山,急召消防員到來拯救 5人 送院治理
20/5 西貢龍蝦灣 男子中暑 8人 送院治理
22/5 大嶼山黃龍石澗 58歲男子墮崖 數人 送院治理
22/5 香港仔鴨脷排 60歲男子中暑 數人 送院治理
23/5 大埔九龍坑山 61歲男子中暑 4人 送院後不治
23/5 西貢橋咀島 72歲老翁中暑 4人 送院治理
23/5 八仙嶺 32歲男子出發行山,至晚上家人發現失踪。搜尋五日後,於黃嶺坳其屍體。 1人 死亡
5/6 大嶼山梅窩 一男子被發現倒臥於梅窩行山徑,送院後實不治 1人 死亡
5/6 獅子山 62歲男子失足 5 人 送院治理
5/6 大嶼山伯公坳 22歲男子行山時身體不適,口吐白沫 3人 送院治理

上述資料摘自 歷年山難意外事件簿 ,基本數據分析:

  • 兩個幾月以來,一共有19宗意外
  • 4宗致命意外,3宗涉及單獨行山

單獨行山令意外更致命

上面19宗意外,大多數係因為失足墮崖或天氣因素 (中暑) 導致,如果作充分準備,好好規劃路線,帶備足夠裝備,應可降低意外機率。而萬一發生意外時,同伴可將意外嚴重性減低,例如可協助最基本治療或尋求外界救援。

相反來說,如果單獨行山,發生意外時就有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 身體狀況 (如昏倒) 或身上器材 (如手機) 未能適時發出求救訊息。6月6日梅窩意外,假若男子倒下時有同伴報警,或可及時拯救
  • 一個人面對意外時,往往因驚惶失措作出錯誤判斷。如5月發生於八仙嶺嘅失踪事件,有人懷疑該獨行人士在缺水情況下,試圖硬闖密林而墮山失救。

所以,筆者同意獨單行山並非山野意外嘅主因,而多人去行山未必會令活動較為安全,不過單獨行山實在會提升活動風險。

雖然話「單拖行山不是原罪」,但既然會提高風險,單拖行山並唔係一個明智選擇。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