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 運動 Sports > 行山 Hiking > 山上俯瞰堆填區
堆填區
圖一:從田下山上俯瞰運作中的將軍澳堆填區

假日到郊野行山,確是一件賞心樂事。西貢清水灣郊野公園三面環海,景致優美,一邊上山一邊可俯瞰清水灣半島的全貌。正當我和友人登上了田下山,享受著海天一色美景的時候,眼前竟出現了一片突兀的景致——山下的土地面積偌大,有些部分像是荒土,有些部分則像被蓋上了一大塊墨綠色的膠墊,其中有很多大貨車來回往返。原來這就是在剛通過了擴建撥款的新界東南堆填區(即將軍澳堆填區)!

香港的廢物問題似乎一直都未解決過,而近年城市更充斥著一種「垃圾圍城」的威脅。一個土地面積只有1,100平方公里的城市,到底每天「出產」了多少廢物?這些「垃圾」又是什麼呢?

2013年,香港人每日總共棄置超過14,000公頓固體廢物,當中近半為家居廢物,四份之一為建築廢料(見圖二)。建築廢物徵費等針對工商業棄置垃圾的措施固然重要,但我們每個人在扔垃圾時何嘗不是沒有成本呢?隨處可買到新的用品、急速的生活節奏、方便的快餐文化等等都讓我們扔垃圾扔得太方便。根據環境局在2013年出版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香港人均每天產生1.36公斤家居廢物,遠高於多個城市結構與香港相似的城市(見圖三)。

堆填區
圖二:2013年於堆填區棄置的固體廢物種類 圖片來源:環境保護署網頁「香港廢物處理及處置的統計數字」
堆填區
圖三:香港與其他城市的人均每日廢物產生量比較 圖片來源:環境局 (2013):《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

政府預計將軍澳堆填區將於今年內飽和,另外兩個堆填區亦將在未來五年內爆滿。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減少產生垃圾。我們不可能一邊說不想擴建堆填區或是土地不夠,卻又一邊繼續浪費的生活模式。大多數的香港人,都不是住在堆填區旁邊,也不是從事處理垃圾的工作。我們將廢物棄置在垃圾桶後,它們彷彿就從我們的生命中完全消失一樣。

第一次從清水灣郊野公園山上俯瞰堆填區,實是有一份震憾。特別是一路走來,垃圾山跟周遭怡人的景色形成強烈對比。若然你也想親身感受一下這個坐落在郊野公園旁邊的堆填區、以及參與以垃圾為主題的活動,可參加由環保觸覺主辦的3月29日「綠步郊野2015—清水灣釣魚翁慈善行」。慈善遠足籌款是環保觸覺一年一度的慈善籌款活動,旨在加強市民的自然保育意識,培育大眾對自然環境的興趣與關注。是次遠足路線位於西貢清水灣郊野公園,一邊上山一邊可俯瞰清水灣半島的全貌。藉著不同的定點介紹和教育站活動,參加者可認識如何於日常生活中可減少自己對環境的影響,為下一代締造更美好的世界。

是次遠足籌款路線由清水灣半島天后廟起步,經田下山、蝦山篤、岩下堂往
釣魚翁郊遊徑(不上釣魚翁山頂),後繼續步往清水灣道近五塊田離開,全長約7公里,需時約4小時。由於是次路線前段(田下山)屬中難度,參加者必須年滿10歲。

報名及詳情可到:greensense.org.hk/walkathon,截止報名日期為2015年3月20日。

堆填區

堆填區

更多:
羊年山道行 十佳推介
香港三尖入門篇─釣魚翁
Fitz行山文章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