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 運動 Sports > 行山 Hiking > [山野禁熟食] 政策不合時宜 改革更待何時?
大帽山茶水亭熟食暫停發售

山野愛好者噩號:大帽山茶水亭蓮姐,以及獅子亭恒益商店,兩間深受山友跑友歡迎的麥徑補給勝地,相繼收到政府警告,禁止他們出售熟食。

幾間山野店舖的情況 

  • 大帽山茶水亭:只能販賣預先包裝食物,客人自助以微波爐加熱,或以熱水沖杯麵。
  • 恒益商店:只提供熱水給予客人沖製杯麵,停售豆腐花。
  • 西貢鹹田灣:暫未受影響

(更新日期: 2017年6月14日)

蓮姐情況較樂觀

最先傳出消息的是大帽山茶水亭蓮姐,有山友於五月底到訪發現沒有熟食,然後消息在網上行山谷流傳。幾天之後,蓮姐隨即在Facebook貼文,說:


而根據報章報道,食環署表示該店所申請的「食物製造廠牌照」,現正處理中。

立法會議員鄺俊宇據稱有協助蓮姐

 恒益商店隨時結業

至於坐落於沙田坳道,俗稱獅子亭的恒益商店,開業已差不多40年。老闆黃先生向網媒TOPick表示,他們已於半年前收到政府的「禁售令」,連豆腐花也不能出售。而依照申請牌照的要求,恒益商店還需要將原本的木屋改建成石屋。

不過,黃老闆向記者表示,他不能負擔工程支出。若必需申請牌照,唯有將店舖結業,申請綜緩。

A餐、B餐與C餐

事實上,大帽山蓮姐,以至恒益等「山野小店」,無論經營了多少年,都不能否認他們是無牌售賣熟食。不過,與其討論食環署應不應該「隻眼開隻眼閉」,或者更應該檢視現存的發牌制度,是否切合實際情況。一般而言,在香港經營食肆售賣熟食,需要申請以下三種牌照:

  1. 普通食肆牌照(大牌):可烹煮食物,並提供位置予客人進食
  2. 小食食肆牌照(細牌):只可翻熟預製食物,和提供位置予客人進食
  3. 食物製造廠牌照(外賣牌):只售外賣食品

綜合食環署網頁,要申請經營熟食店舖的牌照,有幾項要求是必需的:

  1. 獨立自來水水錶,能提供穩定及潔淨食水
  2. 有排污裝備,可排走污水
  3. 合適的防火設備
  4. 貯存食物(未煮及已煮)的設備
  5. 棄置垃圾設備
  6. 店舖及廚房之通風
  7. 顧客廁所(大細牌需求)

先符合牌照要求,再去經營食肆,這個程序當然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山野地區,在某些大家眼中的基本設施,其實並非必然。

最明顯的一項,就是「獨立的自來水水錶」。山野村落,往往是使用溪水,有關方面亦未必願意在這些偏遠地區鋪設食水管。至於「排污設施」以及「廢物棄置」,亦因為地理環境所限,往往未能符合當局要求。

問題是,為何只有「A餐」、「B餐」及「C餐」? 政策上,是否可以因應山野間實際環境,而增加「D餐」及「E餐」呢?

「無餐蛋麵食唔會死!」

發牌制度的原意,是為了保障市民健康及安全,但與此時同時,它亦需顧及公眾需要。

或者有人會說:「沒有牌照就不要賣熟食。就算沒有熟食,大家仍可照舊行山;沒有熱騰騰的餐蛋麵,也可以吃杯麵;沒有山水豆腐花,也可以吃盒裝豆腐花。」

沒錯,山野小店不能售賣餐蛋麵,未必會直接威脅山友人身安全,不過補給種類少了,行山樂趣和遊人也可能因而減少;而他們被禁售賣熟食,亦可能導致利潤下降,經營出現困難甚至倒閉。最後局面,就正如山友現時擔憂的,去到荒山野嶺,飢寒交逼,但找不到任何補給站。

2016年HK100,大帽山茶水站提供的熟食,拯救了不少受影響人士。 圖片來源: HK100 Facebook 專頁 

下一步:參考「熟食墟」及「美食車」

山野小店的客觀條件,並不能滿足申請售賣熟食相關牌照的法例要求,但「政策是死的 ,人是生的」,其實只要當局願意配合,一定可以有出路。或者,可以參考「熟食墟」例子及「美食車先導計劃」。

香港民間,一直都有股「掃街」的需求(尤其是新春),不少團體亦曾經要求政府,檢討街邊熟食檔政策。他們認為,熟食檔的經營模式,要小販申請牌照是不切實際,所以向政府提出,簡化牌照上的申請,以保留更多特色檔口,保留街頭飲食文化。最後,當局在2016年提出「熟食墟」構思並進行公開諮詢,雖然過程並非完全順利,但熟食墟市已經由今年農曆年的「只能使用電力翻熱食物或售賣預先煮熟食物」,發展到復活節「有限度明火」,再進化成今個月(6月10日)的全明火煮食,可見當局政策並非一成不變。

>

至於由時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提出「美食車先導計劃」,更是推出了新的「美食車牌照」給公眾申請,雖然最後無論在定位以至執行上,都出現大量問題,但既然有這個先例,那為何不能因應山野小店的條件及公眾對他們的需求,檢討現存制度甚至發出全新的牌照? 大前題是,這些山野小店多年來並沒有發生重大事件,當局是否可因應客觀環境,有限度放寬條例加上定期巡查,給予他們合法售賣熟食的地位? 莫非,到了山野小店因經營困難而相繼結業時,政府要召喚美食車,到獅子亭照顧行山人士需要?

落後的政策

「山野小店」與「熟食墟」及「美食車」,當然各有獨特之處,但若然政府願意推動相關發展,一定會有其空間,因為他們就是政策的制訂者。可惜,觀乎當局對 UBER 的處理手法,以及對郊野公園的取態,這個要求,可能比在山野吃到一碗熱食更難。

想深一層,不坐 UBER,還可以選乘其他交通工具;不去掃街,還可以幫襯其他餐廳;但「山野禁熟食」,是將大家多年來一直享用的服務掃走,而且是不能輕易被取代的。大家如此憤怒,就是因為政府這種「不近人情」及「趕盡殺絕」的態度吧。

這篇文章,拋磚引玉希望引發大家更多討論,一齊想想該如何走下去。

經典回帶: 創科局回應 UBER

資料來源:TOPick食環署網站小麗民主教室香港01蘋果日報

更多:
Fitz.hk Facebook專頁
[郊野公園系列] 每人每年去兩次的香港郊野公園 (序章)
[Let’s go hiking] 麥鳳港衛的藝術 (香港山徑路牌介紹)
Fitz 行山 Hi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