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中國內地有兩名業餘跑手先後猝死,引發公眾關注。兩人經驗豐富的跑死者,分別為32歲的黨江濤和39歲的李東,長期從事高強度訓練。醫學專家初步推測,事件可能與心肌纖維化有關。
跑手背景

黨江濤
黨江濤,32歲,曾是省級運動隊成員,退役後仍保持高強度跑步習慣。他最近結婚,並定下目標要馬拉松要跑進2個半小時,每週訓練量達150公里。黨先生於2025年3月2日,在蘇州馬拉松創下2小時35分的個人最佳成績。僅9天後即3月11日,他在家中突然倒地猝死,根據社交平台紀錄,當日跑量已達到28公里。
----- 廣告 Ad -----

李東
李東,39歲,主項是100公里以上的超級馬拉松,熱衷於登山和越野跑。他於3月3日完成一場2000米爬升的越野賽,並於3月6日在社交媒體分享山頂照片。然而,3月9日,他在訓練中猝死,手紀錄顯示靜止心率已由每分鐘55次上升至每分鐘72次,而且檢查顯示其冠狀動脈鈣化程度堪比60歲人士,顯示心臟可能已出現老化跡象。
心肌纖維化:潛在致命風險
心肌纖維化 (myocardial fibrosis,MF) 是指心臟肌肉中的正常組織被纖維疤痕取代,可能導致心臟功能異常、心律不正甚至猝死。南方醫科大學一項研究顯示,37%的長期耐力跑者存在心肌纖維化現象。醫生解釋,高強度運動可使心臟負荷增加10倍,長時間如此可能損傷血管並加速心臟老化。
黨江濤過去5年參加過10場以上全馬,李東則長期從事超馬和越野跑,兩人的訓練強度均符合高風險群體特徵,不過由於尚未公佈正式驗屍結果,死因仍待確認。
這兩宗猝死事件敲響了警鐘,提醒跑步愛好者在追求成績的同時關注健康。專家呼籲,業餘跑者尤其應避免過度訓練,並要充分休息,也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資料: 搜狐
----- 廣告 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