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大眾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及環保教育日漸普及,「減塑」及「綠色回收」等措施已逐漸融入香港人生活的一部份。人類和自然環境的關係密不可分,尤其在城市高度發展的香港,天然的大自然環境更顯得彌足珍貴,應該受到妥善的保護,確保其永續發展,這也是香港電台製作大自然生態節目的初衷。
港台全新一輯節目《大自然逐樣解3》首集的片名「春江水暖鴨先知」是來自著名詩人蘇軾的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究竟要怎麽區分鴨和雁? 想必是不少外行人的疑問。但原來在香港並不常見到雁,攝製隊這次幸運地拍攝到在茨菰田覓食的豆雁,可能是從很遠的繁殖地西伯利亞途經香港度冬。

豆雁體型巨大,體長達三十多吋,翼展更可達六十多吋!
----- 廣告 Ad -----
而鴛鴦也是香港較罕見的雀鳥,雄性鴛鴦色彩繽紛、毛色豔麗,是鴨科裡的「顏值擔當」。有別於鴨子離水後會在地面歇息,牠們會站在木枝上休息。而比鴛鴦更罕見的,是中華秋沙鴨。牠們屬於瀕危物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此也被稱為「國鴨」。

雄性鴛鴦外型奪目,除了有多彩「頭套」,羽毛還帶金屬光澤。

中華秋沙鴨又稱為「國鴨」,有尖長紅喙,利於抓魚。
而我們也從明渠中,發現了「誤入」野鴨群中的白鴨,在水面上悠然共游相映成趣。鴨子多為群居,而雌鴨的毛色多比雄鴨低調,這也是大自然的美妙安排,讓雌鴨能更易融入濕地環境,保護存活和繁殖率。

野鴨群出遊,綠翅鴨中一點白。
《大自然逐樣解》來到第三輯,製作團隊每次都搞盡腦汁,希望給觀眾帶來新意。今輯節目便引入了XR 擴增實境技術,提供大自然資訊和小知識的同時,也增添更多互動趣味。

全新XR擴增實境技術,讓動物跟專家、主持廠在同一場境中「近距離」互動。
----- 廣告 Ad -----
圖:香港電台
節目監製:夏桂昌
文:鄭麗盈
* 香港電台製作十集半小時雜誌式生態節目《大自然逐樣解3》,介紹本地生態環境與不同物種,包括鴨仔、粉蝶、鷺鳥、燕子、河蝦、蜂類、石斑魚以及野草等,並邀請到本地生態專家,與觀眾共同探秘各種生態疑問。節目由5月5日起逢星期六晚上七點在港台電視31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