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柴,醫學上的診斷病名為踝關節扭挫傷,又稱距小腿關節周圍韌帶損傷。本病十分常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多見。而且,以足內翻扭傷多見於足外翻扭傷,俗稱「拗入唔拗出」,為什麼呢?這個其實與我們足踝部的韌帶肌肉等結構有密切關係,筆者嘗試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本病的診斷及治療吧!
踝關節的三組韌帶:
- 內側副韌帶
又稱三角韌帶,起於內踝,是一條堅強的韌帶,不易損傷 - 外側副韌帶
起自外踝,包括3條:- 腓距前韌帶 – 止於距骨前外側
- 腓距後韌帶 – 止於距骨後外側
- 腓跟韌帶 – 止於跟骨外側
- 下脛腓韌帶
又稱脛腓聯合韌帶,為脛骨與腓骨下端之間的骨間韌帶,是保持踝關節穩定的重要韌帶
踝關節扭挫傷的症狀:
受傷後踝部立即出現腫脹疼痛,不能走路或尚可勉強走路,傷後兩至三日局部可出現瘀斑。嚴重扭傷患者疑有韌帶斷裂或合併骨折脫位者,應作X光檢查。一側韌帶撕裂可顯示患側關節間隙增寬。
外側韌帶損傷(足內翻扭傷)
- 外踝前下部疼痛、腫脹、皮下瘀血、關節活動明顯受限或跛行
- 檢查局部有明顯壓痛,足內翻時外側韌帶被牽拉而疼痛加劇
內側韌帶損傷(足外翻扭傷)
----- 廣告 Ad -----
- 內踝前下部疼痛、腫脹、皮下瘀血、關節活動明顯受限或跛行
- 檢查局部有明顯壓痛,足外翻時外側韌帶被牽拉而疼痛加劇
踝關節扭挫傷的病因:
- 運動時腳踏不平地面,足底受力不均導致踝關節過度內翻或外翻,尤其是落斜或落樓梯時,踝關節處於跖屈位,距骨可向內側或外側輕微活動而使踝關節穩定性減少,損傷較易發生。
- 由於腓骨(位於小腿外側)下端較脛骨(位於小腿內側)下端長,外踝的位置較內踝低,內側韌帶較外側韌帶強韌,外側韌帶較薄弱且不完整,內翻肌群的力量比外翻肌群強,故內翻損傷多見。
治療穴位:
- 商丘穴
足內踝前下方凹陷處,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當脛骨前肌腱內側 - 解溪穴
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 丘墟穴
足背,外踝前下方,伸趾長肌腱外側,距跟關節間凹陷處
- 昆侖穴
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 太溪穴
足內側部,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 足三里穴
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處,當脛骨前肌中
扭傷後的護理:
----- 廣告 Ad -----
- 用繃帶包紮,保持踝關節於受傷韌帶鬆弛的位置,並暫時限制走路
- 用繃帶、膠布固定踝關節於中立位置,內翻扭傷採用外翻固定,外翻扭傷採用內翻固定,抬高患肢,以利消腫
- 踝關節固定期間可作足趾屈伸活動,解除固定後,開始鍛鍊踝關節的屈伸功能,並逐步練習走路
*米奇醫師為執業女中醫師
原文載於 澤聲中醫
Fitz.hk Facebook專頁
[米奇中醫館] 世上不只有媽媽才會患上的「媽媽手」(橈骨莖突腱鞘炎)
[米奇中醫堂] 行山跑步雙腿痠軟之按穴自救法 (下)
[米奇中醫堂] 行山跑步雙腿痠軟之按穴自救法 (上)
米奇醫師@Fitz.hk
Fitz Life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