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六月,香港天文台已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端午節未到,香港嘅天氣已令唔少人吃不消。唔少郁民無論日夜,上街做運動都熱到喘唔過氣。咁究竟咩係「酷熱天氣」?
「香港地下天文台」廿多年嚟,都積極推廣天文知識,令大眾更了解天氣嘅情況(事實上,佢成立於1995年,為香港互聯網啱啱起步嘅日子,所以佢哋以網絡發放天氣資訊嘅工作,比正牌香港天文台更早,更全面。)
呢篇文,亦係地下天文台嘅力作。原載於地下天文台網頁「氣象‧人‧語」欄目之內。文章標題為編者所改。
=========================
踏入初夏,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開始覆蓋華南地區,空氣下沉令氣溫上升,酷熱天氣正式來臨。有甚麼因素影響我們對酷熱天氣的感覺?
到過外地(例如歐洲)旅遊的朋友可能覺得,雖然氣溫超過30度,但感覺比香港舒適。換句話說,氣溫並不能反映酷熱的程度。
----- 廣告 Ad -----
人體對酷熱的感覺,受氣溫、相對濕度、風和日照影響。在濕度高的日子,由於皮膚上的水份較難蒸發,因此感覺較「悶熱」,假如氣溫不斷上升,戶外活動時又無法透過休息、喝水、穿著鬆身衣服、減少在陽光下曝曬等方法有效降溫,就有機會出現體溫過高、熱衰竭甚至中暑的現象。
有見及此,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進行研究,並根據氣溫及濕度制定酷熱指數(Heat Index)。
當酷熱指數超過40度時,有機會出現熱衰竭;當指數超過55度時,隨時會出現中暑。夏季歐洲的相對濕度比較低,因此雖然跟香港同樣氣溫,酷熱指數可能相差達10度,因此感覺比香港舒適。
2008年香港舉行奧運馬術比賽,酷熱天氣可能影響馬匹活動,因此天文台研發了一套暑熱壓力計,量度氣溫、相對濕度及日照並計算濕球黑球溫度(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簡稱WBGT)[1]。濕球黑球溫度是符合ISO 7243國際標準的酷熱天氣指標,在職業安全、體育及軍事上均有一定重要性,例如當指標超過31度時,戶外體育及軍事活動就會受到影響,部分國家會要求暫停活動或增加休息時間比重。奧運馬術比賽後,天文台在京士柏安裝了暑熱壓力計,並自行調整 WBGT 公式內的比重,制定「香港暑熱指數」[2]。當指數超過30度時,市民需要採取有效的防暑措施。
天文台的天氣術語中,酷熱表示氣溫達33度或以上,但天文台並非以此作為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的準則。而且由於各區地形不同,新界地區氣溫往往比市區為高,市民不應依賴天文台發出酷熱天氣警告才採取措施。另一方面,夏季陽光內的紫外線亦相當猛烈,因此除了預防中暑外,市民亦要預防被曬傷。
地下天文台主頁提供各區酷熱指數供市民參考[3]。當指數超過40度時,市民就要注意。當指數超過45度時,天文台就可能發出酷熱天氣警告。
----- 廣告 Ad -----
延伸閱讀:
[1] 濕球黑球溫度及與酷熱指數之比較
[2] 香港暑熱指數
[3] 地下天文台主頁
更多:
Fitz.hk Facebook專頁
[唔好做殺手] 摸蜆破壞海洋生態
蚊滋仔下晝3點前最危險
[唔行無得食] 8大隱世豆腐花
Fitz 生活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