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日前引述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楊德強,透露政府計劃動用至少6,240億港元,將大嶼山人工島發展成新都會,當中包括一個賽車場。賽車場規模如何?《南華早報》訪問了香港汽車會主席余錦基,指他們已經與政府進行過討論,賽車場除了適合舉行方程式賽車,亦可舉行電單車、單車、小型賽車,以至馬拉松等長跑比賽。
香港於2016年至2019年舉行過 Formula E 賽事,最後大會決定放棄香港站。據說是因為政府對中環海濱的賽道限制多多,例如封路時間、賽道規劃等。如果香港有賽車場,或可以解決封路等問題,吸引大賽於香港舉行。
賽車場舉行單車賽事亦非新鮮事,2017年楊倩玉於亞洲公路單車賽奪金,賽事就是在巴林的F1賽道上舉行。
至於賽跑比賽,亦會在賽車場舉行。英國有 Running GP 系列賽,於國內三個賽車場舉行5公里至馬拉松不同項目。
硬件一流還需一流配套
只要政府肯投資,要興建一個多用途賽車場,技術上絕對可行。問題是,就算擁有一流硬件,如果沒有足夠配套,並不足以吸引國際大型賽事來港舉行。
大灣區內,珠海國際賽車場獲 FIA 認可舉行F1賽事,也曾舉行過多項國際大型賽車,但近10年舉行過的國際級賽事少之又少。原因之一,就是賽車場要花大量人力物力維護。高級別方程式賽車 (如F1、Formula E),對賽道路面、設施配置、觀眾席,以至賽道工作人員等安排要求極高。賽車場建成後若沒有足夠資源進行維護工作,莫說要舉行大型賽事,連日常運作亦不容易,隨時淪為得物無所用的大白象。(肇慶的廣東賽車場雖逹F3級別,但以商業活動為主,甚少舉行賽事。)
觀乎政府重建香港大球場,縮減球場規模,令人懷疑政府推動體育運動的決心。要動用千億儲備加上要大規模填海去興建賽車場,相信不少市民都有極大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