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想講的是「怒水橋山洪暴發導致28人死亡事件」,雖然此事每年鬼節都會被各大媒體無限 LOOP,不斷加鹽加醋,但「山野‧新聞庫」從不相信鬼神學說,只會用事實去解拆意外事件作為提醒,現回顧一下當年發生的事情。
在1955年8月28日,一批來自多間小學的學生及九廣鐵路員工親屬到大埔松仔園大山坑下行山,部份人於下游湖中游泳。當時天氣晴朗,但到中午過後約下午1時30分突然狂風雷暴,他們走到橋樑的底部避雨,誰知山洪突至,大部分人走避不及,被洪水沖走,遇難者經過大水渠 (現為滌濤山)再被沖出大海。事後點算,一共28人罹難,事後大埔七約鄉公所設立《怒水橋洪流肇禍記》記載此慘劇,事後「怒水橋」一名漸漸被人稱為「猛鬼橋」,靈異傳說也不經而走 (另有一說,1949年有報章報道上址一宗車禍時,已以「猛鬼橋」稱之)。
松仔園現為「大埔滘自然護理區」的一部分,而原有的「猛鬼橋」經多次工程後已不復存在,《怒水橋洪流肇禍記》石碑則被移至「松仔園」的「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入口附近的草坪上。
----- 廣告 Ad -----
雖然事發地點附近那段大埔公路經常發生交通事故,釀成多人死亡 (較近期的是2018年2月的巴士翻側導致19人死亡的事件),但意外就是意外,不要把疏忽推卸在鬼神之上,反而應檢討一下事件是否有不足之處需要改良。
談回怒水橋山洪暴發事件,有幾個主要因素導致事件發生,包括安全意識不足、天氣資訊落後、遊人對郊野突發的情況應變經驗不足、不熟悉地形等,此意外成了香港山洪暴發的經典案例,經常被老手們引用。
有關山洪暴發的提醒
- 山洪不是降雨在溪谷的緩慢匯聚,而是大雨或颱風過後,有機會使上游發生崩塌阻塞了河道,使溪水變小,稍後雨水使壓力增大而衝破表面覆蓋層形成瞬間性爆發,從而引發洪水;
- 山洪來勢迅猛,從發現到使人身陷險境,可能只是數數秒之內的事情。如果在溪谷範圍,可留意溪水有否變濁,有否夾雜落葉、碎石或雜物沖下來,當中有沒有夾雜流木的味道;
- 在溪谷範圍,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轉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窪的地區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不能沿溪谷向下或向上跑,而應向兩側山坡上跑,離開溝道、河谷地帶。但注意不要在土質鬆軟、土體不穩定的斜坡停留,應選擇在基底穩固又較為平緩開闊的地方停留。
- 山地小氣候複雜和受視野所限,在溪谷中下游小雨或雨已停的情況下,視野之外的溪谷上游可能正在下大雨,從而引發山洪,可嘗試留意山區雷聲或天色變化再作判斷。
- 雨天,甚至雨後的兩三天內避免接近溪谷。因為:
- 落雨甚至雨後短期內,存在暴發山洪的可能性;
- 雨後數天內,溪石、路徑濕滑,易失平衡滑倒;
- 雨期及雨後兩三天內,山體陡坡發在滑坡塌方的可能性大大高於正常值。
- 結論: 雨天盡量遠離溪谷,避免在溪谷一帶進行活動,尤其是行澗。
雖然現代資訊發達得多,隨手可以透過手機APPS知道天文資料,又有不少實用資料可助人突破困難,又有大量血的教訓在口耳相傳,但山洪暴發是短短幾秒內的事情,如果人們漠視安全,忽略提醒去進行危險活動,一樣可以迅速被大自然奪去生命,與64年前沒有分別,小心小心。
附錄
大丸有落 第249集a 1955年大埔滘山洪暴發事件 (資料詳盡,有實地考策和當年報章截圖,必看)
----- 廣告 Ad -----
(慎入) 記念事件的歌曲「猛鬼洪水橋」 唱作:元朗區工作坊(工業福音團契元朗惠群天地)
原文載於 The hiking Database 山野‧新聞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