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戶外風,唔止帶動山系文化,連一眾水上活動如 kayak(獨木舟)、snorkel (浮潛)、SUP (直立板)甚至泳綑等都成為熱潮,但俗語有話「欺山莫欺水」,如果真係喺水中有意外,又應該要點做呢?
救生衣 Vs 助浮衣
好多人對救生衣定義產生誤解,一件合格嘅救生衣最少:
- 有自動扶正使用者面部朝天功能
- 主色為螢光燈或螢光黃及有足夠反光帶俾人發現。
- 備有求生哨子
無以上任何一點嘅,只可以視為助浮衣。而助浮衣嘅設計只係為使用者提供額外浮力,喺遇險時幫唔到手的。所以要因應自己水性、活動危險性選用。
水母飄
另外進行任何水上活動之前,都必須學識一個動作: 水母飄
----- 廣告 Ad -----
水母飄即係將雙手抱膝動作,會令人即時浮起而唔需要再做任何動作,每當需要換氣時就抬高頭或用呼吸喉。
水母飄係最慳力而令自己可以喺海中 stay 得最長時間嘅動作,最緊要係,就算抽筋都一樣可以用水母飄自救,只要個人尚清醒,水母飄都可以增加生存率,所以必學。
尋找飄浮物
雖然話水母飄都可以令自己浮起,但始終缺乏安全感,有飄浮物攬一攬,感覺會良好啲。
預算離岸距離
當穩定好水中活動後,就可以搵最近自己嘅陸地,雖然可以用目測距離法去估算距離,但留意返水面上有折射及水流波動會影響目測距離法嘅準確度,同時水中嘅100米同陸地上嘅100米差別相當大,水中要游3km係相當唔輕易的,無信心都係留海中等救援比較好。
等待救援
不管決定停留在海中,還是已上岸。最終目標都係等待救援。盡可能留返原地,等救援人員有跡可尋,增加自己生存機會。
多行不義必自斃,如因意外昏迷,基本上都無乜奇蹟可能,所以一係多做善事,一係小心海上活動,請勿掉以輕心。
原文載於老hike都去c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