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次比賽發揮不佳,未能完成,確實有點失望,但不失為一個好的經驗。除了比賽形式獨特,內容豐富,我也學到了不少。
團隊合作
隊制賽事,最重要的不是個人能力,而是團隊合作。隊員之間能力必定有差距,既然是一個團隊就得互相遷就,所做的決定都必須顧及每位隊員的狀況,各人盡量配合以發揮出最佳效果。
路線計劃
定向比賽沒有指定路線,全憑參加者自行判斷選擇。如何選擇最適合的路線?地圖上的最短路徑是否就等於最佳路徑?要take risk還是play safe,有時候我們必須按現況權衡輕重,為了保險而捨棄較短的小徑,選擇較長但安全穩當的大路,因為地圖上標示的路,實際可能未必能夠通行,植被和坡度都會影響速度,為了省時間而選較短的路,不一定會更有效益。
圖針技巧
參加過多次越野跑比賽之後,我發現了一個現象,許多參加山賽的跑手都不懂圖針或地圖閱讀技巧,而這對於山野活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今次比賽,見到許多選手只拿著地圖卻沒有使用指南針定位,其實很難準確判斷位置和前進方向。
而對於大會的安排,也有不少意見:
- 起步前十分鐘才派發地圖,因為定向比賽的形式是無可厚非,但派發的安排極度混亂,指示不清晰,大家猶如超市搶購般蜂擁而上取地圖,甚至聽聞有隊伍誤取了另一組別的地圖。對於地圖及控制點等程序亦沒有清楚解釋。
- 大會消息指負責擺放CP1的工作人員出意外而未能放置打咭機,因網絡問題又無法聯絡上大會,我覺得這是無法接受的。第一,擺放控制點的人員應該是熟習附近環境的有經驗人士,而且野外活動有一定危險性也不應該單獨進行,這是非常基本的。工作人員獨自前進控制點擺放打咭機,這是在不安全的基本上再生意外,不但是工作人員的不幸,也使所有參加者都受到影響,大會絕對要負上全部責任。
- 人手安排
大會要求精英組的參加者攜帶頭盔進行溯澗任務,明顯是出於安全考量,但在該CP竟然只有一位工作人員駐守,一旦發生意外還是應付不來。要是真的為安全計,這個CP至少應該駐守2位以上的工作人員。 - 控制點太多、距離太長,cut-off時間太早。據悉精英組第一名跑了35公里才完成所有CP,全組別40多隊之中,最後只有5隊能夠於限時內完成。似乎大會在設定控制點時,沒有充分考慮實際情況,估計完成所有控制點所需的距離,以致路線距離遠遠超出大會資料。如果要保留這麼多控制點,其實改為奪分式(Score)比賽更佳,每個控制點根據難度和距離可取得不同分數,由參加者自行決定限時內拿下哪幾個點,只要指定哪些控制點必須到達(以進行溯澗及團隊任務),問題便可順利解決。
總括而言,作為首屆賽事,Merrell Challenge的形式可算別開生面,集合定向、越野跑和溯澗的形式,加上團隊任務,的確新奇有趣,也是吸引我參加的原因。然而大會似乎太貪心,想一次過包攬所有元素,卻未有能力應付重任,無論在準備上、人手和安排上都力有不逮,引致很多參加者不滿。希望主辦單位好好正視今屆的問題,認真改善,我還是很期待這麼新穎獨特的比賽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