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 運動 Sports > 行山 Hiking > 是誰令青山也變? 香港郊野已沒有「舊時」
元荃古道的歷史紀念牌

疫情嚴重都要拜年,探望一位世叔伯大家講講行山經,世伯講返自己當年威水史:

「我哋一行幾十人浩浩蕩蕩由北潭涌行上嶂上,然後落海下再去赤徑,最後去埋浪茄灣,玩足五日四夜,邊使話去咩營地呀,總之行到邊瞓到邊啦。」

世伯仲提到,點樣喺河邊洗衫洗碗,點樣喺山澗沖涼,又講到沿途要攞斧頭開路、斬柴煮飯……世伯從未聽過咩係「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更加唔會知咩係「山野無痕」。世伯話佢嗰個年代,山上無人,製造嘅污染都容易隨時日而沖走;斬開嘅樹、劈開嘅路,都可以由大自然自己修復。

舊時唔少山友都鍾意劈林開路

香港郊野就係公廁

陳伯上月有編文章《當香港人視大自然如公廁時》流傳甚廣,文章顯示有超過8,000個like,反映唔少人都頂唔順香港郊野嘅亂象。

「香港郊野就係公廁」之說,最佳證明就係山徑旁邊一堆一堆嘅紙巾,分佈喺樹底草叢。呢啲紙巾當然唔係抹汗之用,而堅係有人當咗郊野係廁所,隨處方便。

行山人有三急,要就地解決,好似合情合理。有人會話:「行咗幾十年山都係咁,邊會有問題?」問題在於: 以前嘅鳳凰觀日有幾十人已經算係人海人山,而家旺喺上嚟絕對會無「立錐之地」;以前嘅獅子山、魔鬼山,就算多人都唔使排隊上山頂,但而家條人龍長過檢測中心。

人多之外,大家嘅公德心亦比以前差。以前就算就地解決,大家都會深入叢林,而家行過麥徑大路,喺標距柱旁邊都見到廁紙堆。

唔好再講舊時

香港人口呢幾十年增加幾倍,加以行山文化普及,郊野環境變得相當脆弱,再用以前一套根本不合時宜。

燒地、斬樹、開路呢啲以前部份人接受嘅行為,今日已普遍被人白眼。至於喺險地架設繩索、鐵鏈,甚至起樓梯,今日亦被視為破壞郊野行為。

某日某山頭,筆者親眼見到幾名長者,將一個又一個柑皮隨手掉落山間草叢,有人開口阻止,一位中氣十足嘅婆婆大叫:「唓! 都揼咗幾十年啦,使乜咁緊張喎。」

呢啲就叫做恃老賣老。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