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山風格是一切,若攀登沒有好的風格,就只是沒有意思的身體活動而已 』
像我們一樣,不少人因著工作和家庭失去追尋夢想。曾聽一位朋友說他夢想踏著單車去環遊中國,因著要照顧家庭而把夢想擱置。但世界的另一端又有兩位打工的登山傳奇,每年只留下大假到海外進行瘋狂的首登計劃,同樣需要照顧家庭,只能抽部分時間來訓練。而他們之所以是傳奇,正因為他們對山的熱愛之情。
而你對你的夢想有多熱愛呢?
「Enjoy Climbing Together」- Mick Fowler
這三個簡單的英文是 Mick 經常用來形容他與拍檔 Paul Ramsden 的攀登關係,表示享受與 Paul 一起攀登的時刻; 而現實方面,他卻用了 「Bivouac Uncomfortably Frequently」來形容他們每次的攀登。
----- 廣告 Ad -----
Mick 和 Paul均是年過50歲的登山家,也同樣來自英國。從70年代開始已經接觸阿爾卑斯式攀登,至今仍然保持個人風格,可說他們見證著時代的起落。他們的年齡還比我的老爹大,但仍然在喜瑪拉雅和中國的山脈中爬出多條令人讚嘆的路線。要爬出多條路線,背後需要令出無比的時間和精神。Mick Fowler 曾經不幸地患上了癌症,但他持正面的態度,很快便康復,更重新投入他的攀登計劃中。
除了面對因漸老而引致的身體機能衰退,他們從開始攀登到現在也同時兼顧正職,分別是稅務顧問和職業環境衛生師 (Occupational Hygienist),所以他們也只是個假日攀登者 (Weekend Climber)。作為假日攀登者,每年只能靠年假到喜瑪拉雅等山脈去攀登,完成他目標。與相比起職業的登山家,他們可以攀登的時間絕對少一半,但從2002年至今,他們分別奪得過3次和4次金冰鎬獎 (Piolets d’ Or),他們的能力也不用置疑。Paul Ramsden在訪問中說:「我不需要像職業登山家一樣,要創作一些有回響的攀登來維持他的市場,我們不需要像他們一樣要有大燈光的照耀下才能夠攀登。讓我們能堅持至今的,只是因為我們簡單地愛登山。」提及到,他不會以登山作為他的正職,因為保持距離感也是他們對山的愛情的保鮮方法。
他們所付出的努力,是我們的一大提醒。我們往往把「大光燈」看重,卻忘記了初衷,在資料搜尋的過程中,我也不停重覆審視自己的思想。
----- 廣告 Ad -----
他們的拍擋關係已經有著很長的時間,當中三次的金冰鎬獎也是一起奪得。他們一致認為能夠一起攀登的原因是他們對山的理念一致面對山路時,縱使他們也會持著不同的意見,但仍然因著相同的理念而讓他們一次又一次寫下大作。
別以為他們的性格相若,但事實上他們二人性格截然不同是相反的,一個保守一個正面的衝前,但正正就是是這樣子才能令他們磨合,互補不足。能夠建立出互信的關係是源自他們對山有著同等的熱誠。要數說他們最經典的事,莫過於在攀登么妹峰頂西北壁時,一整晚懸掛在安全帶上休息,雙腿已失去感覺,奇蹟地醒來仍然能夠繼續攀登。還有,因爐具失靈多天沒有火的使用,卻仍能完成攀登安全回來,他們面對惡劣環境的生命力驚人得不能夠想像,更堅持地保留著阿爾卑斯式攀登的傳統精神。
在他們的訪問中經常把英國的攀登傳統掛在口邊。Paul 提到他對冒險的看法是:「對於前路沒有預知的情況,成功與否也是每一步的懷疑,在我而言冒險把登山併起來,就要加入風格,因為這是英國的傳統登山。」他們更認為:「風格是一切,若攀登沒有好的風格,就只是沒有意思的身體活動而已。」可見他們對於登山風格的堅定。在他們過往的登山,也盡量將一切風格保持單純。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金錢去每一次的遠征,一切足夠就可以,也是現今缺少了的風格。
看過他們的資料和部分訪問後,崇拜的心漸漸冒出來。他們的攀登精神重新啓發了我,不用全職也可,只要你仍然對山有顆熱情的心。但不可忘記的是不能違背你的風格,把傳統的一直保持下走 (不是技術,是精神)。他們把一切保留了三十年,這種登山的傳統也需要有人延續下去。共勉之!
資料來源
- Perfect Partners #9 – Mick Fowler and Paul Ramsden
- Mick Fowler: “No, I’m not dying right now”
- MICK FOWLER – MOUNTAINEER AND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