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文化可以話係由童軍發展出黎,要追溯就要到1907年,喺英國南部桃山白浪島上,童軍始創人-貝登堡勳爵召集咗20個少年、自己姪仔同營友一位哥哥,進行第一次露營訓練,訓練包括繩結、野炊、搭營等。雖然遠古時代行軍打仗都需要搭建 shelter (遮蔽點),但當中的技術,就由男女童軍一代傳一代咁保留落黎。
去到1920舉行咗第一次世界大露營,令大眾都對露營活動有更深認識,以正當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美國人發現露營又平又好玩,所以成為當時絕佳嘅 staycation (渡假)。
去到70年代,因為爆發第四次中東戰爭,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嘅國家,宣佈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導致露營車輛成本增加,熱度有所退減。但去到80年代,石油輸出回復正常,而各地嘅旅遊事業都起飛,渡假屋、酒店等價格上漲,令大眾又對露營產生興趣。
露營文化經過咁多年發展,不論知識、技術、裝備等都必定有所改進,但同時都會產生大量無用嘅垃圾設計,今次就分享下,老hike心目中嘅十大不實用户外用品 (排名不分先後)
1. 風繩扣
近代露營,風繩扣都係必定會出現嘅用品,其中更出現夜光扣,令大家入夜後都留意到條風繩。但其實如果風繩結做得好,論安全性、穩定性、價錢等都比風繩扣出色,唯獨是可能 setup 慢一兩秒而已,而夜光設計更係多餘,少少一個扣,可以吸到幾多光,入夜後20分鐘已失去發光功能,但又賣貴咗幾成。
----- 廣告 Ad -----
2. 避雷帽
行雷係電壓係10萬伏特up,而一舊咁薄嘅膠帽,想阻到10萬伏特? 同用膠手套整高壓電一樣咁痴線,唔好信丫。
3. 營鎚
營鎚唔止打營釘時方便,仲可以方便拔釘,喺地質硬如灣仔營地嘅地方,營鎚就發揮到作用。但一般而言,重量、佔用空間都高,石頭同木頭都可以代替其作用,除非地形必要,否則都好少用到。
4. 燈帶
一見到就炆嘅用品! 本身收藏已經夠煩,打哂kick咁。啲燈光弱得可憐,仲會影響欣賞星河。其實抬頭就有真星空,何必要欣賞啲假星星呢。
5. 斧頭
如果係玩 bushcraft (叢林工藝),斧頭係有相當大嘅功用,但一般 camping 如果無打算劈生樹的話,一把好刀已經可以做到哂破柴、削木等功用,無必要浪費體力去孭斧頭,加上刀的泛用性更高,所以唔太建議使用。
6. 燈架
近年興起拎枝燈架去 camping,但其實只要喺附近執一枝樹枝就已做到相同效果,更可以拎少百幾g及留空間拎其他用品。
----- 廣告 Ad -----
7. Side pole
有部分人會用 side pole 令天幕下的活動空間增加。同燈架同一道理,用樹枝已經完美解決問題,不過始終高度有限,所以 side pole 不至於完全無用。
8. 鈦cookset
因為鈦嘅硬度足夠,所以好多鈦產品都會薄身製作,導致傳熱太快,好處係極速煲水,但煮食方面,要比一般用更多油先有可以唔痴底,所以成為十大之一。
9. 自動營
垃圾中嘅XO,大舊、重、低安全性,只係免除搭建帳篷過程,實際上,開營時間唔會快好多,收營都唔太方便。
10. 木砧板
近年興起 glamping,幾重幾大舊都唔係問題,重點係擺盤好睇,所以木砧板上菜打卡係必須,但實際上木砧板好難清潔乾淨,食物或醬汁殘跡很易導致發霉,令人食物中毒。
以上十樣本老hike 唔敢講全部都係垃圾,但大多數為技術可以取代,用具為人們帶來方便,同時令人們技術退步,所以本老hike 支持傳統技術,買少啲玩具,欣賞前人的智慧技術,就自然會知道自己需要咩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