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跑山只有半年時間,自認是跑步新手,但因為本身有豐富行山經驗,加上密集式參賽,至今已參加了十場大小賽事,總算累積了一點心得。
剛過去的週末舉行的XTE仲夏越野賽第二場城門賽事,剛巧遇上了半世紀以來最熱的7月天,37℃高溫加上首次全港16個空氣監測站指數全數爆錶,超過200位參加者棄賽,而900多位出席的參賽者中只有少於一半能在時限3小時內完成13公里的賽程。
比賽整體成績不佳,聽聞很多選手在高溫下耗盡身上的水,幾段狹窄路段大塞車令等待時間延長等等。現場的變化無人可以控制,但當中有沒有什麼是可以透過更佳的準備去避免呢?以下兩項,好像老生常談,但好好利用,可以令你贏在細節。
1) 仔細閱讀大會資訊
當你報名參加比賽之時,有沒有仔細留意大會網頁所列的每項資訊?除了看地圖路線及長度外,有沒有留意水站位置等重要資訊?
----- 廣告 Ad -----
我發現有部分人歸咎大會只設一個水站,但在我看來,一個十來公里的越野賽設一個水站是合理正常的,而參加者有責任因應情況帶備足夠的飲用水。事前先看地圖,根據水站數量和位置,預算自己的耗水量而攜帶足夠食水,是參加越野賽的基本常識。越野賽在山上舉行,不可能像路跑賽事一樣,沿路提供保姆式服務。無論參賽還是郊遊,照顧好自己的需要,歸根究底總是自己的責任。
在更長途的比賽,大會可能會有更多其他資訊,例如補給點之間的距離、除食水之外的其他補給、檢查站關閉時間、交通安排、緊急應變等,更需要小心留意。特別是關站時間,會直接影響每段路的步速,練習時也須留意。
2) 試路的重要性
上一篇分享 《[XTE Sunset Run] 且行且學習》我曾經說過,試路對準備比賽是很重要的。但重要性在於哪裡?如果事前試路只是為了認路,未免抓不住重心。認路固然重要,但其實比賽的賽道都有標示,只要留心注意就不需太擔心迷路。試路的重點,第一是體驗類近的天氣狀況,所以最好在與比賽相近的時段進行。第二是認識路況及坡道,對自己在比賽時的行進速度、耗水量及可能需要使用的工具(如行山杖)作出預算。但最重要的是根據路況訂出比賽策略,根據路況可以估計哪些路段會人多擠迫,哪些路段要留力回氣,哪些路段適合「快放」。對於不同的人,優勢路段都會有所不同。相比路賽只需一鼓作氣往前衝,山賽的趣味正在於此。
利申:我不算快腳,在大家塞車的路段我也一樣受影響,早段幾公里也熱得跑不動。但憑著兩次試路累積的經驗,得以把握優勢路段盡量追前,才能夠得到尚算不錯的成績。
再次重申,路賽與山賽實在太不同,並不只是斜路多一點、梯級多一點這麼簡單,不但跑姿運用有分別、越野技巧也很重要。很多路跑選手厭倦跑街,或者追求更大的挑戰,轉而參加山賽,但缺乏越野經驗,加上準備不足是致命傷。我一向認為,山賽應以「山」的經驗為基礎,「跑」為次要,希望有意挑戰山賽的新手做好準備,多鍛鍊越野技能,減低受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