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 運動 Sports > 登山 Mountaineering > 18歲港男登上珠峰 | 因為有個不一樣的父親: 專訪香港登山家曾志成
Wednesday 不屑做糯米,可惜我們只可在Sunday不做糯米

Netflix 近期熱點是「星期三」劇集,由著名鬼才 Tim Burton 執導。Wednesday 是愛登士家庭中囡囡名字,她特立獨行加 mean 霸。劇集講 Wednesday 去了一所專收容 outcast (不被社會接納但個個身懷不同「怪異天賦」) 的學校就讀,這些同學眼中亦看不起有別於他們的「糯米」(是片中譯自 ”normie”一詞),what is a “normie”? A normie is simply a normal person. 在社交媒體被用作負面標籤一班生活方式、服飾、志向和興趣 perceived to be too normal: they are uninteresting, unoriginal, and conforming to the mainstream culture. (Dictionary.com),「糯米」,你會想起那些人? 香港人?

父子同登上珠峰,更想閱讀的可能是前傳的故事

不,有一位極不「糯米」的香港青年曾朗傑 Bob,18歲,今年剛取成人身份證,他利用入大學前的一年gap year,5月同父親一齊登上世界之巔 – 珠峰,創下香港最年輕,也是第一隊父子兵登上珠峰。事實上世界也甚少有父子組合做到這項壯舉。

見: 曾朗傑: 能登上最高峰很感動且感恩 | Now 新聞

其實他之前已踏足過七大洲其中六個最高之山峰,他更是學霸,IB考44分 (45分滿分),現時在英國讀大學,不是進修醫學法律等神科,而是電影,這是加分位,沒有跟大隊做「糯米」(但家中小朋友注意,讀電影被評為乞米指數高)。

6歲@富士八合目,各位家長可以在浸溫泉以外加插這些鍛鍊

這位四眼仔小朋友6歲時已登上富士山,而且即日來回。超不像 made in HK 的港孩,究竟是出生時已懷有「怪異天賦」或是他有一位也不是「糯米」的父親? 這位不一樣少年是怎樣調教出來的? 為了追查答案,我與他已四次成功登上珠峰的父親曾志成 John,談了個半小時,我得到個答案。

13歲時你在做什麼?曾朗傑登上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扎羅山Kilimanjaro, 5895米

少年曾志成

「我在屯門官中讀書,近麥徑10段,有位同學常常帶我上山,我怕醜內斂,又沒有零錢 (好像很多成功人士都具備這兩樣特徵),上山不用見人,又經濟又好玩,性價比高。」

「喜歡行山的人很多都是有堅強的意志力,你是否天生如此?」

「一定不是,我讀書成績不優異,而且專注力不高兼半途而廢。但上山頂必須要捱,不捱就跟不上friend,我是被訓練出來的,不是天生,所以我視那位朋友為半個啟蒙導師。

爸爸做收賣,我經常要去垃圾站幫手處理紙皮汽水罐等,生活與其他同學不太相同。我也去住所附近的青年會參加行山活動,與一班18、19歲的年青人組織義工團,做社會服務,又開party (識女仔當然是他們重要的人生任務),我當時13、14歲,他們擴闊了我的世界,令我比同齡的成熟。」

「我在西貢外展學校做了3年教練,要帶隊要做很多決定要解決難題,被訓練成獨立、要完成目標。如果達成目標,心會紅起來,會有信心繼續完成下一個,成功的機會大增,所以令我不停去找目標。熟悉我的人都知,我要做一件事,我一定要做到! 我定下嘅目標大致百分之九十五都可以達到,我的攀山歷史就這樣編寫出來。」

跌落人生低谷

「有否遇過重大的挫折? 你怎樣克服?」

「當然有,記得2007年我和當時無國界醫生主席,一位外科手術醫生,成立一個慈善團體在東非協助起一所學校,我們在世界各地爬山籌募。10月1日在西藏攀登時,他凍傷了左手食指和中指的第一節,要切除。但他十分樂觀地說不用緊,反正我用右手做手術。

而我為了幫他不小心跌落一個200幾米的雪坡,右腳折斷,經歷幾天至回到西藏,再返港做手術,小腿有骨折,要用10寸長的鈦鋼線駁回。那時我30多歲,兒子只有4歲,在醫院思考為什麼要冒險去爬山? 連累身邊的人擔驚受怕,好自私,是否應該繼續?」

突然失去了目標,像斷了線的風箏。那段時間不單身體受傷,心靈也被打沉,係 John 人生最黑暗的時候,在放棄與堅持的十字路口猶豫拉鋸。

「我不服輸!」John 說,這股動力或者是以前積落的老本,也多得身邊有很多正氣朋友,給與鼓勵和希望,終於戰勝另一邊叫他返回舒服圈安安逸逸過一生的聲音。兩年後他又一條好漢,成功攀上了珠峰,並且繼續和 Bob 向世界其他的頂峰出發。但亦教曉他要 take risk,一定要做足安全準備,因要向身邊的人交代和負責。」

「其實我都怕死,雖然意外是意料之外,但當你怕死,你會盡量用知識用技巧去減低出現的機會,例如雪崩是意外,原來一日之內最凍的時間沒有那麼容易雪崩,所以會選擇零晨兩三點出發。」愈冒險的人,愈計劃周詳,因上天好少給第二次機會。

可以一夜沉船

「我有兩間公司,一間帶隊攀山,另一間做企業培訓工作,兩間都賺錢,我在攀山界也有些名氣,生活好安穩。但2019年之後,接連有社會運動和 Covid-19,兩間公司的工作接近完全停頓,日子一天一天過,看不見前面有曙光,我覺得不能坐以待斃,於是去學燒焊,考專業執照,可以做一些專業工程,每天的收入可以達幾千至萬元。」

調教兒子: 將挑戰變成習慣

「你說後天環境十分影響你的成長,但兒子其實在安逸的環境中長大,不用執紙皮、不用去行山都很多玩意,缺乏磨練,為什麼他會選擇去折磨自己攀高山,做一些不是港孩做的事?」

為了訓練,負重去鬼手岩,你想像正迷頭迷腦打機的兒子會跟從嗎?

「兒子4、5歲和我們第一次去日本旅行,之後我問他會否再去? 他十分興奮地點頭,但強調一定要訂溫泉旅館,否則不去。我突然驚醒,覺得不對勁,這麼小年紀已經追求享受,他長大後會有什麼要求? 但我認為錯不在小朋友,出事的是家長。

於是之後每次外出旅遊都要加入一些任務、追加點 meaning,例如要先爬個山至去其他地方玩。兒子6歲時再去日本,就要先去登富士山,我們朝早9點起行,到黃昏6點下山,他已經捱至極限,累極至哭,結果我揹他落山。」其實即日來回富士山,很多成年人都未必應付到。

「Bob 回到香港,我問他還會去嗎? 他說會,還追問有沒有山峰高過富士山? 我說馬來西亞的神山4095米,比富士山高,不過你又長大了些,我沒有能力再背你落山,要自己下山,OK?」

「OK!」

就這樣,6歲的曾朗傑開展了他的行山之路。

「訓練陸續有來,太太買了昂坪360的全年通,為了不蝕錢,我們經常去,但一定由救援徑行上去 (單程5K,升563m),搭纜車落,我們一共去了10多次 (小朋友,行過一次救援徑嘅請舉手),肯定賺回成本。

第二年去爬神山,Bob 已可以自己行上行落。升中時我送了部單車給他,當然有後著,我和他去沖蠅踏單車環島一周,用了5、6日踏了3百幾公里,超辛苦。沿途當地人都驚訝小朋友做這麼大的壯舉,又送生果又送朱古力鼓勵,又賺。

John 用腳去擴闊兒子的世界

不斷的完成我給他的目標,漸漸 Bob 被訓練成對自己有要求,要有克服挑戰的決心。同學邀請他去大尾督踩單車,他已看不起大夥兒去大尾督踏單車這些低難度活動。其實我們不是追求成績的虎媽虎爸,反而是 Bob 對自己是有要求。他參加不同的制服小組,又任升旗手,經常被選為學校的 ambassador,因為他有耐性操練,養成高度紀律,而且願意接受挑戰,他的志願是踏足七大洲的七個最高山峰,現在只欠南極洲,希望可以找到 sponsor 完成心願。」

Bob是傑出學生,不單止學業,還有堅持和意志,是真正的傑出

「他在學校做領袖生,中二中三的時候,他說好想帶隊去富士山,我好鼓勵,我叫他做領隊,我做助手。他坐言起行,但因規定要有家長隨隊出發,最終只得一個同學報名。於是我找 friend 參加,結果湊到10人成團,由13歲的 Bob 做帶隊,這些經驗給他很大的自信心,要解決問題又要面對質詢: 領隊,不是說好15分鐘到嗎,為什麼還未到?

我的 motto 是將挑戰變成習慣,我希望 Bob 也可養成這習慣!」

13歲的Bob已帶隊上富士山

轉讀名校遇上挫折也得到啟示

「Bob 像是個示範單位,你們有沒有嚴厲的時刻?」

「當然有,記得初中時有一次他有一科考試差少少分數,不及格,他擅自代父母簽名,我們表示失望,向他說考試不及格不是大事件,我們更想要的是有個誠實的孩子。但我們好少責罵,更多的是鼓勵。

有朋友推薦馬鞍山的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是寄宿學校,且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我參觀過都覺得好適合 Bob,學校著重學生關心社會和有公益活動經驗,學校的課外活動都是由學生自己籌辦,Bob 當然經驗豐富。中五之後投考成功,轉了校,考IB試。

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活動,就真有世界的視野和體驗

Bob 在原本中學的成績是名列前茅,但轉校後初期名次較落後,我向他說同學都是來自全香港最好嘅學校,成績自然高於地區水平,我們的視野應該看全世界,不要停留在一塊土地。後來他慢慢已經追回。第二年考IB,全校有5個滿45分的狀元,有8個44分,他是其中一個。他現在變了學校的一個icon,因為全世界17所李寶椿學校中,只有他曾經登上珠峰。」

「我推薦 Bob 參加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每年一度主辦嘅青年大使計劃,在參與的年青人中選拔了一些代表去菲律賓為當地的幼稚園做服務,Bob 有幸被選中。又試過一年我提議他去台灣參加五天野外鍛鍊課程,與台灣小朋友一齊受訓,這些活動都與學業無關。」

曾志成常常用「提議」、「推薦」這些詞語,事實他沒有給與 Bob 壓力,「我係推薦一些體驗給小朋友,擴闊他們的世界,找尋自己的路向和發展,我絕不會推薦他去補數學上中文堂。」現時 John 會去一些 banding 較低的學校,訓練學生攀山技巧,希望他們也能夠擁有一個充滿機會和發展的後天環境,不用跟隊做「糯米」,減少挫敗感!

John到學校訓練學生,小朋友需要體驗和機會

其實每個人出廠時都有一份天賦的禮物,各人不同,但都要靠後天的環境和刺激,特別是遇上具視野的父母,才可把它解結打開,取出激活,攀上人生高峰。

彩蛋

John 說有一晚看見 Bob 一邊聽歌一邊溫書,勸喻他溫書要專心一點。沒多久兒子 whatsapp 了牛津大學做嘅一項研究給他,研究結果證明如果溫習時聽歌聽音樂,可以提升某個百分比表現。反擊父親,原來可以那麼型那麼 chill!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