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中國內地有機構舉辦「盲盒馬拉松」活動,在社會各界引起爭議。主辦機構在公眾不滿的壓力下將活動腰斬,以平息民怨。
「盲盒馬拉松」是一項虛擬跑活動,設有1公里、3公里及5公里三個組別,參賽者可於任何地點及時間完成指定距離,並通過手機應用程式記錄及上傳跑步數據。報名費用分別為人民幣 25.9元、45.9元及95.9元,所有套餐均包含一枚實物完賽獎牌,獎牌款式以隨機形式發放。由於活動得到中國田徑協會認證,所以參加者眾。
----- 廣告 Ad -----
變相售賣過期獎牌
不過活動完成後,有人卻收到一些幾個月前實體比賽的完賽獎牌,包括上海靜安半程馬拉松、無錫太湖女子半程馬拉松等知名賽事的獎牌,有人覺得毫無實質意義,活動似乎是為這批「過期獎牌」清倉。
對於參與這些實體比賽的選手而言,比賽獎牌象徵著個人努力與堅持,是寶貴的紀念品。部分獎牌更融入城市文化元素,具備一定收藏價值。然而,線上賽事由於距離及時間限制寬鬆,參與者甚至可透過步行、騎行或其他方式輕鬆完成,幾乎不存在失敗可能。此舉被指削弱了獎牌的象徵意義,降低其「含金量」。
對於外界質疑,主辧的公司承認,活動使用的是剩餘獎牌。而隨著公眾的質疑,已將活動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