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馬拉松被譽為台灣最友善的城市馬拉松,每年元宵節後的星期天便會舉行馬拉松,今年已是第七屆了,同日有香港、台北馬拉松,但仍有超過25,000人參與高雄馬拉松,當中約有6,000個跑手參加全馬賽事,我便是其中一人。
論規模、論名氣、論人氣,當然不及香港及台北兩個大型賽事,但高雄有著其對跑手友善的一面,論補給,論支援,我想絕不差於其餘兩個賽事。
一場馬拉松的賽事,是否辦得理想,大會的安排最為關鍵,由報名開始到賽事完結的服務,都會影響跑者對賽事的感受,所以我需要由報名說起。
報名約在10月份開始,比香港馬拉松稍遲,我是抽唔中香港馬拉松才報名高雄的賽事,較少人參與的賽事好處在於不需要抽籤,不需要守候在電腦前等「搶位」。我還記得好像報名後幾日還有得報名,未至於「秒殺」的賽事。
另一個友善的地方,就是報名後可以更改參加者的資料,如更改跑衣尺碼等,甚至轉讓給朋友參與,只要在比賽前一個前更改便可以。我的朋友便是過了報名日期後,想報參加,但仍可以透過網上搵到一些「棄跑」的朋友拿到轉讓名額,記住係可以更改資料,更改參加者的姓名、歲數等個人資料,猶如自己報名參加一樣,不用偷偷摸摸的代跑。
----- 廣告 Ad -----
到了比賽前拿選手包都有EXPO的,當然規範絕不及東京、香港等大型比賽,有類似嘉年華的EXPO,只有些贊助團體及協辦團體的攤位,有賣產品、有測試身體機能,亦有介紹自己團體服務等。可能由於有郵寄選手包,所以到現場拿選手包的人不多。香港想跑台灣賽事的朋友要留意,由於一般郵寄選手包都唔會寄出台灣以外的地方,但郵寄包裹到酒店是可以的,事前請預約好酒店及選擇以郵寄選手包,一般只收幾十元台幣作郵費,方便比賽前晚上才到台灣的朋友。
高雄馬拉松的起點和終點都設在世運運動場,為全台灣最大的運動場,容納4萬名觀眾,地理位置與市中心有一定距離,但亦有捷運方便到達,可說是既方便,又唔影響民居,比賽當日早上我和朋友在5:30左右到達場館,場館外已響起令人異常興奮的音樂節拍。由於封閉左場外多條馬路,加上人數只得兩、三萬人,所以整個比賽井然有序,在運動場更有休息區、按摩區、有蓋的儲物區、給予多人參與的社團攤位架等。場地大、好處多,不像年多前我去台北跑馬拉松,擠在起步點前放行李,也浪費了我十多廿分鐘。
另一個友善的地方,就是賽道及完賽的安排,全馬路程只有經過一條小隧道外,幾乎完全在平坦的賽道上跑,十分適合跑初馬的朋友,關門時間亦接近6小時30分,比唔少日本及香港的賽事也要寬鬆。
----- 廣告 Ad -----
最友善的是比賽沿途補給,大會安排了每2.5K便有一個補給站,比一般的賽事4-5K密集,每個站除了清水及運動飲料外,在10K開始便差不多每站都有食物補給,除傳統的朱古力、香蕉常見的食品外,曲奇餅、糖果、牛舌餅、蕃茄仔、蘋果、西瓜,以至後期去到蚵仔寮港,還有魚條、花枝丸,多到食唔晒,比日本賽事有過之而無不及。民間的補給亦有不少,有學校、跑步團體、社區團體、超商、還有立委開設的補給站(後來發現原來下年2018年市長選舉,原有當選多年的市長陳菊應退下火線,民進黨多名立法有意取而代之,市長選舉跑馬仔,今年年初已開跑了)!
說了眾多友善的地方,始終都有些地方尚待改善,一是沿途打氣的民眾略嫌不足,可能因天氣關係,早上6時20分開跑,完成半馬還未夠9時,一般民眾可能還未起身。雖然頭段打氣氣氛稍弱,但後期到郊區,反而較多民眾打氣,在35K一個寺廟的地方的轉折點,民間補給、打氣人數,比跑者還要多。第二是賽事並非完全封路作賽,約9時開始,間歇有些路口會給予車輛駛過,跑者需要停一停再起步,當然半馬過後,對我影響唔大,因為最後12K,我和朋友都係半跑半行。第三,馬拉松紀念T Shirt及完賽獎牌,毫無設計可言,本應以台灣年青一代的美學水準,差不多可以追上日本,我承認我是有期望的,但可能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吧!?以上三點,我認為跑日本姬路馬拉松及金澤馬拉松,仍然較為優勝呢!
但整體而言,我仍然會推薦高雄馬拉松給香港的跑友,特別擔心跑唔到香港一隧三橋全馬的朋友!
更多:
Fitz.hk Facebook專頁
跑步總有退下來的一天
[渣馬2017大數據] 一張圖睇下自己成績屬百分之幾
[渣馬2017] 我和我的初馬
[用鏡頭參與2017渣打馬拉松] 在銅鑼灣糖街拍攝跑手英姿
Fitz Running 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