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的第一個馬拉松是在1979年。當年是在石崗軍營繞四個圈。由那年起,除了西貢的中國沿岸馬拉松,由香港業餘田徑總會舉辦/協辦的馬拉松,筆者基本上也會參與。至於為何愛上跑步? 正確說為甚麼會愛上馬拉松?
那就要從40多年前說起。
筆者可以說是大半個書獃子 (死讀書、讀死書,但又未致讀書死。不過成績卻不好嗰隻),小六時已戴着副眼鏡。一向家貧,升上中學,為了怕碰撞打爛眼鏡,足球唔踼、籃球唔打;體育堂最叻也不過打下乒乓波,中三才學識游水。整個中學也沒有參加過校運會。可以想像這類壞鬼後生以後會愛上跑步嗎?
中學畢業後,筆者晚上覺得無聊,無事可做,電視又唔多好睇 (當年不同現在,無機打、無網上、無卡拉OK;呀,有波子機、桌球、不過重要係──筆者無錢呀!) 便開始往街上跑。
1976年世運會前的電視宣傳廣播,其中介紹馬拉松歷年賽事,知道馬拉松的起源;從電視熒幕看見一幕幕堅毅不屈的馬拉松選手。如:
----- 廣告 Ad -----
有一屆馬拉松是奧運的最後比賽項目,包尾的選手,雖然幾近虛脫,但依然一步一步、咬緊牙關、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驅,在奧運會閉幕的一刻進入會場;羣眾見到他這不放棄的精神而高呼喝采!
1908年的倫敦奧運會,意大利選手皮特里第一個進入會場時,神智已模模糊糊的跌了五次跤,最後要大會工作人員攙扶過終點,然而到手的金牌亦從其手中溜走了。
介紹到1960年羅馬奧運的馬拉松,埃塞俄比亞選手阿貝貝.貝基拉 (香港一般譯作亞比比) 赤腳的走畢26哩又385碼 (當時十進制不普及,馬拉松沿用英哩),突破歐美選手科學化的訓練,成為第一個非洲選手勇奪冠軍! 四年後東京奧運,亞比比再以赤腳奪金,並且成為第一個連續兩屆奪得奧運馬拉松錦標的選手。那種刻苦令人肅然起敬!
其他種種有關馬拉松運動的故事: 20英哩後,各運動員面露疲憊、虛脫痛苦的撞牆表情,領先的可能因而墮後,失去先機;有挺不過此關而黯然離場的亦比比皆是! 有淚水、有汗水,比賽未到最後一刻,結局往往難以預料。諸如這些場面深深的印在腦海。
----- 廣告 Ad -----
馬拉松真的是這般難以克服? 就算是一個久經歷練的運動員也不能從容的完成嗎? 筆者當時就對自己有許下一個承諾:如果香港有馬拉松賽事,必會親身嘗嘗那種滋味! 又如果身體許可,就會堅持跑馬拉松跑到60歲!
結果,筆者按個人諾言,跑到60歲! 登陸之年一共完成了50個馬拉松。往後,如果體能還可以,也會繼續跑馬拉松!
Fitz 連結: https://fitz.hk/?p=10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