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曉時分,晨曦初露,街燈漸關,鳥鳴喚醒,殘照蕭瑟,緩步微坡,看見門牌,拾級而下,光管引路,每朝如常,碰面談天,問候幾番,更換衣服,一步踏跳,暢快游泳,放鬆心靈,凍水沖身,熱茶暖遍,歷經風浪,聳立不倒,綠鐵皮屋內衣裳竹晾十多條毛巾,五個花灑頭潔淨洗滌,牆掛數十幅一九八八年新址落成慶祝聯歡晚會相片,跳橋盡頭置射燈和救生圈,多塊白牌紅字告示標多謝合作保持清潔,住堅尼地城逾五十年,街坊泳友林聖州說西環泳棚乃俗稱,實分西環街坊福利會金鐘冬泳團及摩星嶺街坊福利會泳廬,「一九一一年香港中華遊樂會於北角七姊妹海邊置泳棚,其後阿公岩泳棚、荔枝角泳棚相繼成立,由於當時公共泳池數目不足,故廣受市民歡迎,現仍有小數在小西灣、大口環及紅磡碼頭海邊游泳」。魚躍輕浸維港浮,忘卻煩憂自在游,手潑踢水得閒適,覓向前路孤身走。
陳李濟藥廠氣味久經不散,寶翠園乃多幢三層高公務員宿舍並設大炮,西邊街和西祥街向海邊盡頭立牆阻路,泓都五街消失,堅尼地城港鐵站為牲口站,牛隻上岸後往此暫留後拖至屠房,去石山街近北街遊樂場瀡銅梯和盪鞦韆,摩星嶺盡為安置區,泳棚山坡築近三十間木屋,孩童到金銀業貿易場成立的金銀泳棚游水,他憶起當時不懂游但不怕水,曾由水底步回來,水質優良,父親游時潛水摸蜆,「一九三二年鐘聲慈善社建鐘聲泳棚,位置現近堅尼地城巴士總站,兩相距三十公呎,每建兩條長五十公呎竹跳橋,橋間綁竹連繫且設浮台,棚外水面圍竹像泳池,七十年代因填海遷摩星嶺海邊及合併成金鐘泳棚,自己於一九六七年游夏水,搬後指乃私人地方改游士美非路泳池半年,接改游沙倉岸邊,颱風後山泥傾瀉使泳棚再遷現址,九零年得朋友介紹入會,會費三十元,儲物櫃費年收百五今二百,水費由月七十加十五元,因水費全年收,所以加游冬水,會員人數由最多六十到剩逾三十,年齡最輕近五十,除街坊外,以往亦有住沙田、九龍城、香港仔,甚至外國人前來參與,現吸引國內人士試游」。藍澄怒湧,浪濤拍岸,九十年代海面多垃圾,吹西南風水質較差,今見海膽、珊瑚魚和整群魚兒,「工作前七點落水,約游二十五分鐘,風雨無阻,如掛三號風球若見水流、風浪不大或去游,初試冬水,由秋天開始逐步適應,游十分鐘,全身發滾,若游時過長,熱能漸失,冷透抖震。記憶游死三人,其中一位失蹤至今,平時浪急常見沖往附近沙灘,然不要游得過出,避開船隻,視乎能力,安全最先,潮退橋梯底露貝殼石塊,小心步下,避免擦傷」。
曾參加一九七零年維港度海泳和元旦冬泳比賽,到大浪西灣、吉澳、破邊洲、娥媚洲、南北果洲等樂活暢游,改游泳池使頭髮變黃轉旱,享受海游,舒爽健身,「十年前政府提出青洲填海計劃,現已擱置,害怕放下,現擔心欠新血加入,歲月催人,會眾減少,看身體狀況,許可定必繼續。十年前突成旅遊拍攝景點,見遊人在橋上跳動及如廁,部分遺下大量垃圾,行為自私,欠缺功德,保護設施,快樂同享」。海岸美景,依舊亮碧閃耀,斜照落日,光輝燦爛到此。
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節目《街坊體育會》節目介紹由一眾西環街坊所成立的體育會,帶領聽眾認識區內的行山路線、泳棚及其他體育設施,當中可見區內人情味濃厚,街坊彼此熟絡且樂於互助。
----- 廣告 Ad -----
節目逢星期日晚上10時半至11時在港台普通話台 (AM 621/FM 100.9跑馬地、銅鑼灣、灣仔、屯門北/FM 103.3將軍澳、天水圍) 播出,節目重溫請瀏覽 cibs.rth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