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LogoFitz LogoFitz LogoFitz Logo
  • 運動
    • 跑步
    • 越野跑
    • 行山
      • 行山路線
        • 西貢
        • 新界中
        • 新界北
        • 新界東
        • 新界西
        • 離島
        • 九龍
        • 香港島
        • 海外
    • 健身
    • 單車
    • 游泳
    • 三項鐵人
  • 活動及比賽
    • 香港比賽時間表
    • 本地活動及比賽
      • 長跑及馬拉松
      • 越野跑
    • 海外馬拉松名額
  • 生活
    • 露營
    • 旅遊
    • 校園
    • 飲食
    • 保險
  • 裝備
    • 一般裝備
    • 跑步裝備
    • 行山裝備
    • 單車裝備
    • 能量補充品
    • 露營裝備
    • 拍攝裝備
    • 穿戴裝置
    • 手機App
  • 聯絡
    • 聯絡我們
    • 短片製作及商業攝影
    • 網站簡介
  • 聯絡我們
  • 短片攝影
  • 活動策劃
  • 商業合作
✕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山野.絲帶] 夏蟲也為你沉默 沉默是漫山的膠藍 (下)

            • 主頁
            • 所有文章 Posts
            • 運動 Sports 行山 Hiking
            • [山野.絲帶] 夏蟲也為你沉默 沉默是漫山的膠藍 (下)
            Pan 2017-05-16

            字 Decrease font size. 字 Reset font size. 字 Increase font size.

            前文 提到有行山隊四處綁膠帶標路至失控的地步。今章就揭開僞膠真相。

            以「可降解塑膠帶」為借口,該行山隊負責人恣無忌憚,隨便亂綁亂棄。辯說:「我唔覺得有問題吖,我這些膠係環保塑帶(可降解),七個月度就會化(消失),咩嘢破壞郊野環境?⋯」

            典型例子,有些行山人士愛吃生果後把果皮隨處丢棄,弄至遍地果皮。他們覺得果皮會腐,沃潤土壤喟⋯(又或蛋殼)⋯覺得無傷大雅(其實是掉垃圾)。其實差不多所有農產生果表面都皆噴有蠟,就算是菠蘿,殘留農藥更不用說了。就算你吃的是最天然的,仍然會有其他問題。腐物會影響土壤的PH、果核是外來物種、會把一非該區生物吸引過去,改變了那個地方的生態平衡,而且搞到周圍冤崩爛臭污糟邋遢!說到生態,以下這一段影片大概可以説明,一些我們以為微不足道的事情,往往可以對大自然做成天翻地覆的改變……

            香港關於可分解塑料的研究很少,大部分機構都是借鑒外地的報告。其實環保塑料非新鮮事,這種號稱「可分解」或具「生物分解性」的材料,早已廣泛應用於食物包裝及塑膠袋。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聚合材料學家 Ann-Christine Albertsson 的一則文獻指出,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可分解塑膠」實際如他們聲稱的一樣被分解。 雖然「可分解塑膠袋」會在環境中散成碎片,但這過程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而且也缺乏對碎片長期的研究。 「現在有很多文獻在討論可分解聚乙烯,但沒有一篇顯示高分解性」,Albertsson 說,「它們某種程度上分解了-一些部分崩解。但如果你是指對環境有益,這可沒被證實。」 塑膠多快被分解成碎片,主要取決於熱及光曝照。一篇2010年英國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的報告指出,會在二到五年內分解成小碎片,接下來的分解過程就「非常緩慢」。 英國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的材料科學家 Noreen Thomas 說:「我們認為,可分解之羰基塑膠對環境沒有益處」。

            ----- 廣告 Ad -----

            去年十二月,臺灣消基會揭示了市面上14款標示可分解的塑膠袋,發現其中10款都含vPE(聚乙烯)。這些塑膠袋雖然添加玉米澱粉或是碳酸鈣成分,但只能「裂解」成小塑膠,既不是真正「分解」,也不「環保」。 另外4款真正「生物可分解」塑膠,都不含 PE、PP、PS、PVC 塑膠材質,也分別取得環保署與國際可分解塑膠認證。不過,環保署表示,「生物可分解」塑膠袋只能在特定環境(例如掩埋場或是堆肥)分解,如果被棄置在沙灘、海洋、或一般環境中,並無法保證完全分解。常見的可分解塑膠(可堆肥)認證,大都是指工業堆肥環境,在固定高溫高濕下,可90天內分解完畢。如果放在不同的環境下,分解時間可能會延長。生物可分解塑膠無法解決所有的塑膠問題,尤其是在乾淨的海水、活水、加上低溫的環境,分解就會更漫長。

            縱觀我所蒐集得到的資料,可歸納為以下:

            現時市面上可分解塑料主要可分為兩類。一是由植物(澱粉質)製造,一是傳統由石油製造的塑料混合添加物(金屬/特殊粒子),使它分解更快。前者需要特定的條件才能有效分解,包括高濕、氧氣供應充足、高溫( 維持60-70°C)及穩定的微生物環境。故只能在掩埋/肥場處理(香港政府沒有,只有堆填區)。不過埋在土下(堆埋處理),因接觸不到充足氧氣,會產生比二氧化碳高24倍的溫室氣體(甲烷)。在一般的環境中,分解時間漫長,也不能完全分解,只會崩/列解。基因改造的原材料(如玉米)進入生物鏈帶來的後患無窮。下圖是在常溫下泥土中的降解結果報告,在25個星期後仍強差人意!

            後者在熱/光解後,只能淪為塑膠碎片,污染環境。由此可見,這些被綁在樹枝/叢木的藍膠帶不會真正消失,正如你放在家裏的可降解膠袋也不會降解消失一樣。

            想像一下,既然這些膠帶不易降解,綁在植物上,它的鮮艷顏色,會否吸引動物/鳥類,甚至不小心吃下?

            當它掉下到地上,碎裂成無數細小的碎片並非真正分解,反而增加清理問題,會否污染土壤?而且容易讓其它生物誤食,進入食物鏈中,它含有基因改造作物成分和為了可分解而添加的添加物,會對自然生態帶來甚麼後果?

            ----- 廣告 Ad -----

            如被雨水沖到溪澗或水道,甚至流到海洋,在清涼的清水中,微生物不足,能否分解更是疑問?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席科學家Jacqueline McGlade表示「許多標榜可分解的塑膠,像是購物袋,只會在50°C以上的環境下分解,而海洋並沒有這麼高溫。這些塑膠垃圾沒有浮力會下沉,也不會因為曝曬到紫外線而分解⋯⋯海洋塑膠垃圾包羅萬象,包括可能纏住海豚的塑膠製品和小於5mm的塑膠微粒,產生嚴重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成本。」

            在乾燥的季節,又或祭祖時節,這些膠帶會否容易引起火種,釀成山火?

            各國政府正呼籲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提倡文明遠足。這種缺德的行為卻背道而馳,與山野丟棄垃圾行為無異!本人就此事分別向「Trailwatch徑.香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及漁護署求助。前兩者只建議我向漁護署舉報(原來對此束手無策的不只自己),而漁護署於三個星期後始回函答覆「本署現正處理有關個案,並會盡快回覆閣下。謝謝。」感覺無奈,亦別無他法。眼巴巴看著他們繼續不斷各山頭遺棄膠帶,這樣星期又撿到一些了!

            為今之計只能見一條拆一條!隨地丟棄垃圾的問題仍未解決,如今又添問題⋯⋯希望藉此三篇文章呼籲行山人士愛惜郊野,文明登山!



            全文完

            更多:
            Fitz.hk Facebook專頁
            [山野.絲帶] 夏蟲也為你沉默 沉默是漫山的膠藍 (中)
            [山野.絲帶] 夏蟲也為你沉默 沉默是漫山的膠藍 (上)
            [無止境爭論] 山徑絲帶應否拆除?
            [自己山野自己救] 山頭很大 竟容不下公德心?
            [郁民教室] 行山垃圾點處理?
            Fitz.hk Hiking 行山

            分享
            Pan
            Pan
            Pan,視跑步為宗教,跑就是信念。每週上山做禮拜,做咗十年多,唔做唔自在。因為跑山,愛上有美麗自然山野的香港!

            請飲咖啡 支持我們

            © 2025 by Fitz Group Limited | All Rights Reserved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私隱政策
            • Team HNR
            • 9 Event
            • LINE Today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