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能在馬拉松跑進3小時的女跑手屈指可數,2025年渣打香港馬拉松,就只有6位。今次訪問主角,Saucony 贊助運動員張嘉兒 (Anthea Cheung),不是今年渣馬「千金小姐」,但她就在之後的東京馬拉松,以2小時57分10秒完賽,成為 “Sub-3” 女跑手。「Sub-3 當然是我的目標,但教練覺得其實可以再快一點,不過他又不敢跟我說,以防有壓力。」
正職為中學教師的 Anthea,年齡已屆40有多,能跑出這個成績殊不容易。更令人驚嘆的是,Anthea 跑齡只有5年左右,中間經歷過傷患與疫情,之後更連續三年在「渣馬」半馬拉松獲得年齡組別獎項。這一切到底是天賦促成,還是後天努力使然?
起點: 成為學生的負累
Anthea 的跑步故事,要由 2019 年講起。Anthea 的學校,每年都會派師生到台灣參加「人車接力」比賽,一直只有男生參加,但那年忽然多了兩個女生,需要女教師隨團照顧及參賽。當時沒有運動習慣的 Anthea,覺得自己大學時代也算跑過十公里和半馬拉松,認為可以應付,怎知完全不似預期:「這個台灣人車接力是五個人加一輛車,兩日一夜接力跑步完成100公里。當時以為自己可以保持到10年前的狀態,連練習也幾乎沒有出席過,到真正落場時就發現力不從心,5公里也要邊跑邊行,拖慢了整隊進度。」
知悉學校將再次參加下年度比賽,Anthea 回港後開始每日跑步半小時訓練體能,最後與同學們順利完成第二次挑戰:「那時候跑步的心態都是為了工作,目標就是跟學生再去台灣跑。我記得每天大約跑半小時,是沒有系統的訓練,想快就快、想慢就慢,不過下雨也會休息的,總之就是保持練習。」
愛上跑步
既然順利完成,又何必繼續練跑? Anthea 說,一來已養成跑步習慣,二來也與工作相關:「那時候學校來了個很喜歡跑步的外籍同事,與我一樣住在將軍澳,我們會相約練跑,後來更一齊參加比賽。這位外籍同事平常也是自己訓練,記得當時我們經常會相約跑步,試過由將軍澳跑去西貢,也有試過跑回位於觀塘區的學校。」疫情爆發前,Anthea 參加了街馬2020的32.195公里,最終以3小時左右完成: 「有朋友說我很有潛質,自己練習也有這個成績,應該跑下去。」就是這樣,Anthea 在疫情期間越練越多,跑步生涯更出現轉捩點。
初嘗重傷
「疫情期間因為網上授課,有落街跑步加行山,跑完又回家上課,算是認真跑了一年。那時候很流行的 Virtual Run,我有一個月就跑了六百多公里,後來又跟朋友的 program 去練,跑一公里快、一公里慢那種,後來就受傷了。」Anthea 說,當時因為肌力問題,脛骨出現應力性骨折,需要完全停跑,看醫生和物理治療花了兩萬多元,也沒有多大改善。
回想疫情期間,不少人都有 Anthea 類似經歷: 因為不能外遊,所以改為留港運動,有些人去了行山,有些人就開始跑步,後來在缺乏系統指導下受傷。不過 Anthea 故事不同之處,就是她沒有因此放棄,反而再行前一步。「後來經朋友介紹下認識了運動治療師 MK 麥嘉榮,他很快就跟我說跑姿有問題,而且雙腳不夠力,長遠來說不會跑得快,建議我去練肌力。」Anthea 回想起那段時間,都是捱過去的,因為她本身就不怎麼喜歡負重練習,但為了康復和跑得更快,也咬緊牙關跟隨 MK 訓練,直到打好根基。
開始起飛
見康復得七七八八,MK sir 介紹了王容儲教練給 Anthea,自此開始有系統訓練:「當時是2021年還未通關,運動場也是時開時關。記得當時與王教練到運動場練習,他叫我衝100(米)快100(米)慢,但我連100米起點在那裡也不知道。不是說笑的,我對運動場線道一無所知,學校陸運會也是負責推鉛球那種項目,所以教練要與我行一圈解釋,方能開始訓練。」就是這樣,Anthea 的跑步生涯開始起飛,她說很感激王教練顛覆了自己很多既有思維:「我自細是一個很自律的人,認為什麼都可靠勤力解決,例如會考前不用回校,我會六點起床溫習,設定1小時吃飯休息,從來不會過時。不過將『勤力』套用在跑步上,就會有問題了,他讓我明白到,不可以盲目去跑,休息也同樣重要。」
另一個王容儲教練給 Anthea 的衝擊,就是要憑感覺去跑,正所謂「求學不是求分數」,跑步也不是只看 pacing:「教練叫我用『半馬感覺』去跑一課,初時我會問: 『什麼叫半馬感覺?』現在了解多了,簡單解釋就是例如冬天時跑了半馬PB,你不能用相同配速在夏天練習,這會出很大問題。」如果硬性地依靠配速、心率等數據訓練,未必能真正切合當下身體狀態及天氣等。現在的練習,王教練已完全不講配速,可以只會說: 『今天用10K感覺練習』,剛過去的東京馬拉松,我就是用『全馬感覺』去跑,我想應該是掌握到了吧!」

教練驚喜到東京馬拉松終點迎接 Anthea
在系統訓練下,Anthea 越跑越快,比賽成績也突飛猛進。在過去三屆渣打香港馬拉松,她都能在年齡組別登上頒獎台,絕對是努力的證明:
2023(第25屆) | 女子半馬先進一組 冠軍 | 1:31:28 |
2024 | 女子半馬先進一組 第3名 | 1:28:30 |
2025 | 女子半馬先進二組 第3名 | 1:28:05 |
而 Anthea 參與過的三次馬拉松,成績也是越來越好:
2024.3.17 | 首爾馬拉松 | 3:07:10 |
2024.8.11 | Sunshine Coast 馬拉松 | 3:11:52 |
2025.3.2 | 東京馬拉松 | 2:57:10 |
將跑步融入生活
經常有人說,跑步是最公平的運動,你付出多少努力,就會收穫多少成果。身為教師的 Anthea,又如何平衡工作與練習? 「其實現在我已很少與教練見面,他給我課表自行練習就可以。其實平日我會5點起床,5:30出門口跑步,由將軍澳經清水灣道跑回學校,全程大約9公里,不過通常會在秀茂坪儲多一點里數,總之7:30左右回到學校梳洗準備上課。要練 program 的話,我就會先搭車到井欄樹,再慢跑熱身到佐敦谷公園練跑。」
「會休息嗎?」
「基本上星期一至五都會跑,準備全馬時可能 lunch time 也會跑半小時;長課就留在週末進行,休息那天就會 easy run 半小時,因為從疫情開始已經習慣了。」
就是這份紀律,令 Anthea 可以繼續進步。看她的 Instagram,你會發現她經常到海外參賽,更拿到不少獎項: 「經常到海外參賽,其實是因為丈夫很喜歡旅行,所以一有時間就會外出,當然是順便跑步啦! 其實自己也沒有什麼特定目標,因為從來也沒有想過這個年紀開始練跑,也能追逐成績。教練說50歲前我還能進步,所以練到就全力去練吧! 如果能穿一次港隊制服,代表香港出賽,我會很開心的。」
Saucony 全力支持
身為 Saucony 跑步運動員,Anthea 表示跑鞋選擇對自己十分重要。因為她第二腳趾較長,過去經常會出現「爆甲」情況,亦經常扭傷腳踝。在 MK sir 建議下,她轉用 Saucony 跑鞋,從此告別這些煩惱:「穿 Saucony 後,我就再沒拗過腳,腳趾也未試過流血,真的很神奇。」
訓練和長課,Anthea 表示通常選用 Speed 4:「它的中底不會過份地厚,較易掌握發力。」而比賽則會著用 Endorphin Elite 系列, 跑入 Sub-3 的東京馬拉松,腳上就是穿著 Saucony Endorphin Elite 2 完成。至於日常生活,她就經常穿著 Triumph 22:「除了睡覺和在家中,大部份時間我都是穿著它,就算平日上班也一樣,因為它真的很舒服,跑起來也很有回彈力。」

Saucony Speed 4
故事說完了,你認為 Anthea 的成績,是靠天賦抑或後天努力換來? 原來,Anthea 自小因為鼻膜薄,一運動就會不停流鼻血,所以18歲前都沒有做運動,先天已輸在起跑線。不過就如她與學生的分享「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 所說,能力不是天生固定,而是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和經驗提升。
Anthea 的跑步故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