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 在推出第二代 Cloudmonster 後,隨即再推出 Cloudmonster Hyper,明顯地 Hyper 的中底更 High (高)。
Cloudmonster Hyper 的定位是沒有嵌入板材的練習用 Supershoes,而筆者率先在去年12月的臺北半馬拉松中以 tempo pace (pace at 440) 去試鞋。
Cloudmonster Hyper 的賣點是中底,目測可以看到跟 Cloudmonster 2 一樣,在前掌使用更高階的物料 (其實是伸延至後踭),而 Hyper 白色中底物料是競賽鞋 Cloudboom Echo 3 一樣的 Pebax 物料,名為 Helion HF,亦即是代表 Cloudmonster Hyper 是貼近於比賽鞋的級別。
Cloudmonster Hyper 中底高度雖然比不上 On Cloudelipse 的44mm 高,但亦有 37.5mm 高。而明顯看到用於前掌的 Pebax (白色) 非常的厚,跟 supershoes 的設定差不多,在前掌落地時提供高回彈。
另外,大部份 On 鞋的中底都有一塊 Speedbord,但定位練習鞋的 Cloudmonster Hyper 中就移除了此設定。
Cloudmonster Hyper 跟 Cloudboom Echo 3 一樣,鞋帶上有膠條紋,增加鞋帶摩擦力不易鬆散。
鞋帶位用了穿環式設計,易於調較鬆緊,只在角落位鎖緊鞋帶。
Cloudmonster Hyper 的鞋面亦跟 Cloudboom Echo 3 一樣為一體編織工程鞋面,但 Hyper 的網面較少,穩定性較強。
----- 廣告 Ad -----
以 Cloudmonster 1 的相同尺碼下,Cloudmonster Hyper 鞋楦及內長都偏大,建議可試細半碼或穿厚襪著用。
不要擔心鞋底高而會不穩定,在中底用了較硬的橙色部分做了側牆設計,讓腳在橫向或轉彎時都能得到支撐。
特別在足弓位置,橙色中底加厚,增加了對足弓的支撐性。
鞋墊印上了 “fresh leg, fast leg”,完全是因為中底 Helion HF 的回彈很好,有助在觸地後將腳拉起,令觸地時間減少。
筆者用了約10k easy 和 10k Tempo pace 開鞋,之後就在臺北馬拉松的半馬中著用,結果以一個 Tempo pace 輕鬆完成。當作一課長課訓練下,全程跑完後完全沒有疲累的感覺。每一步的腳感都很輕鬆,回彈感是筆者喜愛的硬彈,感覺比 CBE3 軟但卻十分的穩定。
筆者一向建議訓練是不要穿碳板鞋,Cloudmonster Hyper 在沒有碳板下,向前滾動的推力當然不太大,非常合適佢練習鞋。不過,筆者覺得只要配速不快過 10k 配速,加上始終是 Pebax 中底,絕對是綽綽有餘。
其實有不少品牌都推出 super shoes 中底物料但沒有碳板的跑步,同樣是高速度訓練鞋作招徠。On 推出 Cloudmonster Hyper 後,令跑鞋矩陣更完善,更能以跑步品牌自居。
建議長距離配速訓練時或比賽配速慢於 430 時可以選擇著用 Cloudmonster Hyper。
建議一下穿不同類型 On 的鞋作訓練和比賽
- 慢跑 → Cloudmonster 1 & 2/ Cloudeclipse / Cloudsurfer
- 恢復 → Cloudstratus/ Cloudmonster 1 & 2
- 配速練習→ Cloudmonster 1 &2/ Cloudflow4 (短距離)
- 比賽配速長距離訓練→ Cloudmonster Hyper
- 高配速間歇跑 → Cloudflow 4
- 比賽→ Cloudboom Echo 3/ Cloudmonster Hyper (配速慢於 445)
用途: Long tempo run or 比賽鞋
內旋: 未算是穩定鞋款,但足弓位做了支撐
中底: Helion HF (Pebax)
重量 (size US9): 245g
足跟差: 6 mm (37.5/31.5)
偏大,可試細半碼
IG: https://instagram.com/kidult_halu

----- 廣告 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