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期越來越喜愛著用 Puma 的跑鞋,easy run 的 Forever Run Nitro 2、香港馬拉松時的 Nitro Elite 3。
今次的 Fast-R Nitro Elite 3 (下稱 Fast-R 3) 比第二代有很大的改進,看來亦會是一雙競速鞋用作5K至半馬拉松比賽的不錯選擇。為什麼不是全馬拉松?
請看到最後…
----- 廣告 Ad -----
Fast-R Nitro Elite 是筆者的 10K PB 鞋,自發售以來,該系列的激進中空足弓中底外型和延伸碳板設計,都受到關注。可惜由於鞋身偏重,所以很多 (外國) 精英跑手反而多著用 Deviate Nitro Elite 系列。
不過,Fast-R 3 有著脫胎換骨的變化,亦在波士頓馬拉松中被精英選手著用兼且取得不錯的成績。
中底是 Fast-R 3 最大的改變,前掌是 NITROFOAM ELITE 跟 Deviate Nitro Elite 3 一樣改用了 Aliphatic TPU 物料 — 是一種具高彈性、耐磨、耐油、耐寒的熱塑性材料。
後踭物料密度更低 (細心留意會發現顏色不同),更軟身,而且腳踭尾部做切割設計,因此穩定性較上一代有所降低,更不適合腳踭落地跑法。
----- 廣告 Ad -----
原來中空足弓的設計比上一代減少,沒有碳板外露,令跑動時的滾動過渡較上一代更連貫,減少了硬推感。
鞋面與上一代同款 ULTRAWEAVE 絞綜鞋面,由輕質高端材料編成,相比於網紗鞋面,易於磨合,初上腳也不會出現新鞋面卡腳的情況 。而且有非常強的透氣性,前掌的壓膠做了加厚與加高處理,有更高的固定與耐用性。
鞋舌較上一代有較大的改動,由針織襪套鞋舌,改用了與鞋面物料一樣的 ULTRAWEAVE 一體式設計,因此透氣性與輕量化都有較大提升。
Fast-R 3 的碳板是 PWRPLATE 碳板,但跟二代不同,是全包進泡棉內。斜向角度較上一代有所下降,也是滾動過渡更為自然。
重量是令人讚嘆的數字,官方數據上,Fast-R NITRO Elite 2 US 9 碼重量為 265g,而同碼數的 Fast-R NITRO Elite 3 重量為170g,即是減重 95g。
----- 廣告 Ad -----
Fast-R 3 的外底是信心保證的 PUMAGRIP 橡膠大底,紋路與上一代相似,抓地力充足,且前側延伸碳板也用橡膠包裹。
同樣 US8.5 下,Deviate Nitro Elite 3 是 true to size,但 Fast-R 的鞋長偏向修長,若果腳掌不是闊掌的建議購買小半碼。
鞋帶是5+1鞋帶系統,筆者受鞋長影響下,需要用上 +1 來解決問題。
鞋領由第二代的襪套加棉枕改為全鞋領包棉,更包腳舒適
鞋墊跟一般賽鞋一樣,是模壓鞋墊,有一定彈性,內側排有透氣孔。
----- 廣告 Ad -----
筆者用了兩星期作速度訓練,第一星期是 6 x 400 & 4 x 1 mile;第二星期是 6 x 500 & 4 x 1 mile,所有的配速都被推快。之後是 5K 測試,原本目標以配速 420完成,但結果沒太用力下以 4:15 配速完成。
感覺上,Fast-R 3 是 Deviate Nitro Elite 3 的加強版,無論是鞋面物料 ULTRAWEAVE、中底物料 NITROFOAM ELITE 、PWRPLATE 碳板都是一樣。
Fast-R 3 和 Elite 3 的足跟差都是8mm (40/32 mm)。蹠骨踏 Fast-R 的每一步都感受回彈,而腳感跟 Deviate Nitro Elite 3 一樣都是厚厚的硬彈。
第一個分別是 Deviate Nitro Elite 3 後踭物料密度較高較硬,筆者用作全馬比賽,配速 4:43 下用到腳踭觸地時會協肋穩定。
而 Fast-R 3 的後踭物料密度底而軟身,基本上沒有預算要用作協助觸地。亦因如此,鞋身重量亦可以減重至 170g。
第二是個分別是,同樣的 PWRPLATE 碳板,雖然上腳已感受到 Fast-R 3 沒有第二代的激進,但依然比 Deviate Nitro Elite 3 斜度為高,滾動向前的動力更大。
決定著用 Deviate Nitro Elite 3 或 Fast-R 3,會是預算完成比賽的配速。筆者在 Elite 3 鞋測文時就提過 Sub-4 (即 5:40) 配速,都可以安全使用。而 Fast-R 由於板材更斜更推、沒有腳踭協助穩定下,就適合配速快於 4:30 配速、前掌推進下著用,所以筆者能力最多只夠用作半馬拉松賽事。
用途 : 競速比賽鞋
內旋 : 正常
中底:NITROFOAM ELITE (Aliphatic TPU物料)
重量 : 170g
足跟差: 8mm (40/32 mm)
Not true to size (建議少半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