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三個星期收到網友電郵及PM,問我為何這麼久仍沒有新的帖文和教學影片。實情是小弟在五月中至下旬前往澳洲,放假兼上了一個個人成長的課程。回「家」後,「家」又發生事,不得不行出來回應,這一切令我心神不定難以伏案提筆。話說回來,澳洲一行的個人成長課程獲益良多,給我一個自省和重新定位的機會。今後我能更明確的向那個目標甚至願景進發,把我知道的、懂得的知識和經驗跟大家分享。
除了得到網友「掛念」之外,也有「跑友」和「山友」問我為何近兩個月的文章和教學影片少提及下肢傷患,反而集中撰寫上肢和腰背的痛症處理。對!目的要令大家明白全身每個關節是互相緊扣、互補不足。在地心引力和「力從地起」的情況下,下肢的活動力直接影響腰背的活動幅度,繼而影響上肢。我説的是所有人體動作,簡單如坐、立、步行,或跑步至各類形的運動,尤其那些需要軀幹旋轉帶動的運動!
無關、無痛、無癢、無傷,都未必是「無啦啦」的痛!
我一直提倡的復康概念是「査找不足」後進行「鬆筋、復位、穏固」三個步驟。避免過份依賴「原位治療」方式的治標非治本之法,因為查找「病因」較處理「症狀」重要。只要準確地找出原因,治療的方向和手法便簡單得多! 小弟嘗試在本篇向大家導出肩頸背和上肢痛症的可能成因。
撇除急性創傷的關節毛病,每當發現關節痛症,我們少不免把「痛」歸咎於退化、勞損和發炎。無奈這兩個詞語的含義太空泛,大多未能為患者釋疑,且灌輸了退化乃不治之症的概念,或多或少打擊了患者進行康復的決心和動力! 另外,求醫心切的朋友也會上網尋找相關資訊,希望替自己「斷症」,網上看到相關症狀的描述便「對號入座」,之後「覺得」自己患上了頸椎退行性關節炎、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頸椎神經線、肩周炎、網球肘等……。這實屬不智,也未必能建立有效的治療方案或延誤醫治。
----- 廣告 Ad -----
痛必有因,靜心諗吓!
若告訴你以下是我臨床工作時觀察的情況,一些可能是你肩、頸、背和上肢痛症的源頭,不妨看看有多少跟你有明顯的關係,又有多少是你沒有想及或超出你的所想?
- 腰椎和胸椎失去天然弧度繼而導致頸椎也失去弧度和活動幅度。常見的情況是胸椎過度後突 (excessive thoracic kyphosis) 增加了頸椎第三至五節的壓力和令頸椎第七節趨向後突。不要被這些學名嚇怕,這只不過是俗稱的「寒背」罷!
- 承接第一點,胸椎後突和僵硬導致肋骨結構失去活動力,這直接影響肩胛骨、鎖骨和第一節肋骨的位置和活動幅度。這可能是肩頸痠痛的誘因。
- 呼吸機制錯誤: 這裡是指胸式呼吸 (apical breathing)。這種淺促模式的呼吸加劇了頸項肌肉的工作量,容易導致肌肉繃緊或第一肋骨的關節出現僵硬和錯位。再者,此淺呼吸令胸腔底部的肋骨和肋間肌沒有機會作全面伸展。這簡接影響肩部和腰部的活動幅度。若想了解更多,可翻看《[運動治療系列] 腰痛=肩痛!? 肩痛又唔=腰痛!? 講呢啲!》一文
- 下肢舊傷患如「拗柴」、腰患或身體肌肉張力不平衡而導致左右兩側的骶髂韌帶和薦髂關節 (sacroiliac joint) 不對稱,即俗「盤骨歪斜」或功能性長短腳 (functional leg length discrepancy)。這直接改變了腰胸筋膜 (thoracolumbar fascia) 的伸延性,也影響了肌闊肌的張力而可能誘發肩部毛病。
以上四點實是一些「被診斷」為頸椎退化和肩周炎的朋友身上找到的情況,一些你「覺得」無關痛癢的舊患、非痛位的關節不靈活、肌力不平衡和錯誤的呼吸方法,也可以是痛症的源頭! 以上是個案分享,即 case study,並不是大數據下的分析。不要對號入座呀! 每個人的痛症必有因,可是是結構上、情緒上、習慣上等的綜合結果。你的頸痛不等於我的頸痛,縱然是頸椎毛病,緊記「同病異治」!
那麼甚麼運動是適合不同類別的肩、頸、背痛人仕進行? 試試以下三個! 不同成因的肩、頸、背痛也有著少許共同點,就是肩胛骨跟肋骨間的筋膜繃緊和缺乏活動力。下三招便是針對前鋸肌和菱型肌一帶肌肉群的訓練。
肩胛肌群的負重伸展和力量訓練:
----- 廣告 Ad -----
進階肩胛肌群的負重伸展和力量訓練:
這是一個有趣的腰、背和上肢的功能性伸展、關節靈活度和協調訓練:
有疑問,可電郵給我! email: [email protected]
Calson Leung (MSc., BSc., CSCS)
Registered physiotherapist, Certified Strength & Conditioning Specialist
Calson Leung 關節SIR Facebook 專頁
場地提供: Connect Fitness & Physiotherapy
Fitz連結: https://fitz.hk/?p=12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