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大家都就 WhatsApp 更改私隱政策,好多朋友都著手準備「社交移民」。一時之間,查詢 WhatsApp 或 Facebook 的替代品此起彼落。Signal、Telegram、Mewe、等通通都登上了 Google 網絡熱搜榜。最近24小時,香港 Google 搜尋榜 Signal 一支獨秀。不過又有朋友提起要重新起用骨灰級 Messenger: ICQ。
不要遺忘 Instant Messenger 的始祖: ICQ!
ICQ 是八九十後的集體回憶! 我記得初中時候,家中買了電腦,又安裝了寬頻上網。回到學校,坐我隔離的女同學立馬就問:「喂,你有沒有裝ICQ啊? 快啲裝啦,之後可以一齊傾計啊!」 回想起來,真的是好青春! 當時一玩就是一整個晚上,廢寐忘餐! 當時真的覺得ICQ 是偉大發明,大家不需要再「煲電話粥」了!
這個以色列產的 IM ,陪伴了我整個中學生涯中不知多少過無眠的晚上,最深印象是入耳的音效:朋友上線時的「督督督」聲、打字時的「的的達達」打字機聲、收到留言時的「喔噢」、收到地球 Post 時的 Incoming message 等獨特的音效,我認為直到現在都沒有任何一個IM能夠取代。
令人回味的ICQ 音效,還記得最常用的版本是ICQ 2003A
還有另一個革命性功能:Shared Files。當時我們把 功課都 Upload 到文件夾中,再分享予同學。但更重要的是分享MP3歌曲啊! 當時我根本不知道 FTP,而 Foxy,Winmx 之類等共享軟件都未曾出現哩!
最奇妙的是我還記得ICQ號碼和密碼
ICQ 最好玩就是可以亂打碼號去隨機和世界各地的人溝通。當時 IDD 長途 電話還要幾蚊一分鐘的年代,這個功能是不可想像的。當我完成下載 ICQ App 後,嘗試使用 ICQ 號碼登入,更神奇的是還記得之前使用過的密碼,順利取回舊用戶口! (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個9位數字號碼:148849082,你可以想像到當時一天會輸入多少次,又或者要分享多少次號碼予朋友)
----- 廣告 Ad -----
當年整條綠色花花的通訊列表,今天已經是一片紅。我想絕大部分的「朋友」,到現在也不會重新登入ICQ。我看了一看當下的朋友名單,像是打開了時間囊,所有東西都定格在十多年前,現在回看很是有趣。
大家都曾經MK過
當時大家都不會使用真名上網(其實當時的私隱保障程度可能更高),網名都是帶點MK味:加些全形符號,一是引用流行曲歌名歌詞,又或者是推砌一些狗屁不通但看起來好有意思的語句。
「你記得 Update 我 Info 喎」
ICQ 的設計已經領先潮流,當什麼日記、Blog 都未曾有時,ICQ 已經內建了一個 Info 功能。其實有點似現在 Facebook 的 Personal Profile, 當中有個頁面叫作 Info,可讓用戶自由填寫文字,文字可以供已加入成朋友觀看。
還記得有朋友當時把Info 當作自己的專欄,每個週末都會定期更新,內容都是他FF 無極限的學校甜故。整個年級的同學都熱列烈追看,至今我和一班舊同學仍然津津樂道。可惜的是,隨著ICQ 的靜滅,一切都只成追回憶,所有數據都消失於網絡之中。
----- 廣告 Ad -----
我不知道,十年二十年之後,Facebook 不知道會否依然存在。若果仍在的話,回歸重看,又會否有同一樣的感受?
「是,所有熱情會乾掉,一發現已經成熟了。」
同場加映
Fitz 開咗 MeWe 喇,順手follow埋我哋!: https://bit.ly/FitzMe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