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線新聞截圖
漁護署副處長黎存志公布調查結果,確認西貢橋咀洲近岸約4平方米的十字牡丹珊瑚近期出現破損,相信與國慶黃金周期間大量遊客進行浮潛活動有關。
黎存志在有線新聞節目中展示受損珊瑚照片,指珊瑚表面出現白點破損痕跡,多個位置有明顯缺口。他表示調查於10月6日完成,雖然無法確定破損是否發生在十一國慶當日,但可確認屬近期受損。

漁護署副處長黎存志
當局分析認為,破損主要由浮潛人士在淺灘區「落水」時誤踩珊瑚造成。黎存志解釋,由於沙灘與珊瑚區有一定距離,初時以為珊瑚區不會受太大影響,但實地調查後發現部分近岸珊瑚確實受損。

有線新聞截圖
遊客數量激增引發生態壓力
綠色和平指出,國慶長假期首日有超過4,000人登上橋咀,創下前所未有的遊客紀錄。除踐踏珊瑚外,更出現遊客挖掘海岸生物及棄置垃圾等行為。黎存志表示,近日登島人數已回落至500至600人。
----- 廣告 Ad -----

橋咀洲 圖: 漁護處
針對保護珊瑚生態,黎存志提出具體的浮潛方式改善建議:
- 下水位置選擇:建議遊客避免在淺灘區直接下水,應乘船前往深水位置才開始浮潛活動,以減少踩踏珊瑚的風險
- 安全裝備使用:強烈建議浮潛人士穿著助浮衣,既能確保安全,亦可避免因游泳技術不足而意外踩到海底珊瑚
- 水域深度考量:在較深的水域進行浮潛活動,可有效避免身體接觸到珊瑚礁,減少對生態系統的直接衝擊
多管齊下加強保育宣傳
黎存志指出,根據《海岸公園條例》,在保護區內傷害生物屬違法,但橋咀洲不屬保護區範圍,當局只能透過教育宣傳及生態監察方式應對。
為提升公眾保護珊瑚意識,當局考慮採取多項宣傳措施,包括在現場掛起保護珊瑚橫幅、在內地社交媒體平台針對性發放相關訊息,以及向營辦浮潛機構或潛水教練發放生態保護資訊,希望從源頭減少對珊瑚的干擾。

----- 廣告 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