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立霧溪燕子口路段,10月17日發生大規模土石崩落,導致溪道堵塞形成堰塞湖。台灣農業部發布紅色警戒,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隨即公告禁止遊客進入全園區,並緊急疏散遊客及周邊居民。
當地政府公佈,堰塞湖壩體高度約50公尺,蓄水量可達270萬噸,距離台8線中橫公路僅260公尺。湖水17日晚間已溢流至靳珩隧道,18日時水位距離壩頂不到5公尺。官方評估指出,壩體呈不穩定狀態,可能在短期內發生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一旦潰堤,大量湖水預估將在50分鐘內沖至下游。目前堰塞湖主要透過「公路溢流」和「壩底滲流」方式洩水。
----- 廣告 Ad -----
此外,受東北季風及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台灣未來數天將有降雨,令堰塞湖更為危險。

靳珩隧道已浸到頂部
全園封閉決策引發批評
國家公園全區封閉的決定引起部分登山人士質疑。有知名登山者公開批評當局,指「海拔300公尺的堰塞湖危機,卻封閉毫無關聯的3000公尺高山區域」。當中的合歡群峰、奇萊北等屬於南投縣,與燕子口相距甚遠。
不過,亦有人認為,花蓮上個月才發生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事件,大量洪水湧入光復鄉造成嚴重災情,至今仍在修復,覺得當局謹慎行事並無不妥。
曾經是台灣重要賽事的「太魯閣峽谷馬拉松」,2024年因花蓮地震停辦,現時堰塞湖水淹公路,看來復辦仍遙遙無期。

----- 廣告 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