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金泳難
特首在最新的《施政報告》中宣布,將積極探討引入市場模式,在指定地點營運沙灘,以期打造康樂休閒及水上活動的熱門目的地。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當局計劃初步挑選 8個「具特色」的沙灘 作為試點,但未有公開具體選址。
此項政策旨在透過引入「市場營運模式」,全面提升公共沙灘的設施與服務,重點改善範疇包括:
- 餐飲服務:強化並多元化餐廳、小食亭等餐飲供應
- 水上活動:增加例如滑浪、香蕉船等多元化的水上娛樂設施
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沙灘是本港值得開創價值的重要公共資源,並期望未來香港的沙灘能成為吸引旅客必到的旅遊景點。
----- 廣告 Ad -----

大埔龍尾灣
計劃引發市民疑慮
這項計劃目前仍處於初步構思階段,具體選址和營運規模尚未公佈,社會上已有不少討論和疑慮:
- 空間與擠迫問題: 香港泳灘面積普遍比外國著名海灘小,若在有限的空間內,既要劃定安全的游泳區,又要增設香蕉船、滑浪等水上活動區域,預計會導致泳灘在泳季時變得相當擠擁
- 季節性營運挑戰: 目前全港42個刊憲泳灘中,逾30個設有小食亭或餐廳。由於沙灘的季節性特點,在冬天經營狀況往往未如現想,許多小食亭的實際營運情況其實並不滿意
儘管如此,政府消息人士已否認此政策是為應對財困,並強調「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收支平衡,而是希望更有效地善用場地」。他們重申,沙灘的營運模式仍未定案,但可以確定的是「不會進入沙灘就要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