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民趁假期早起登入康文署 SmartPLAY 預訂體育場地,於開放時間7時正發現有大量用戶登入,要到 7:02 才能成功進入系統,但排隊人數已超過萬人,到7:15已沒有合適場次選擇。事件在社交平台 Threads 發文,引起大量留言。
SmartPLAY系統「秒殺」疑雲
康文署斥資逾5億元開發 SmartPLAY 系統,旨在取代舊有「康體通」並打擊體育場地「炒賣」問題 。然而,系統亦有漏動,場地常在每日早上7時開放預訂後瞬間被「秒殺」 。這種現象引發公眾強烈懷疑,有人利用外掛程式(俗稱「機械人程式」或「bot」)搶場進行非法炒賣 。市民普遍反映預訂場地「難過中六合彩」,即使準時登入也難以成功 。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向《有線新聞》表示,任何網站程式都可能面臨外掛程式威脅,現今生成式AI技術更可繞過簡單的圖靈測試 。他強調,這是一場持續的科技戰,炒賣者不斷更新自動化預訂手段,康文署需不斷升級技術防禦以應對 。
----- 廣告 Ad -----
康文署打擊「炒場」的措施與成效
康文署為應對嚴峻的「炒場」問題,在 SmartPLAY 系統的設計與運營中,採取了多方面的行政、技術及執法措施:
- 系統設計與實名制: SmartPLAY系統主要採「先到先得」預訂,每日早上7時開放未來七天場次 。僅熱門草地足球場採抽籤制 。新系統引入強制實名登記,簽場需掃描身份證,並要求預訂者聲明親自使用設施且不轉讓,虛假聲明可能觸犯《盜竊罪條例》 。
- 技術防禦: SmartPLAY 引入新一代網上防火牆及AI人工智能監察技術,攔截異常登錄。今年初,系統在繁忙時段攔截逾500萬個疑似外掛程式登入請求
- 執法與懲處: 康文署已接獲435宗懷疑炒賣投訴,其中50宗違規個案已受懲處 。截至2025年6月,署方抽查89萬次場地使用情況,並對1.3萬名租用人因違規(如未到場或轉讓)施以90天禁租懲罰 。康文署職員會現場監察,若發現預訂者非實際使用者,可轉交警方跟進
- 未來考慮: 署方正考慮對重複違規者加重罰則,延長禁租天數 。同時,正協調安排官立學校場地供市民使用,以增加供應 。康文署呼籲市民勿購買非法代訂服務,強調「無供就無求」
懲罰太輕未能阻嚇
然而,香港現行法律在打擊公共體育設施炒賣方面存在局限。《公眾娛樂場所條例》雖禁止高價轉售門票,但該條例制定於1941年,罰款僅2,000港元未曾調整,對現代網絡炒賣缺乏阻嚇力,且無相關執法紀錄 。這突顯了法律框架的空白,使炒賣者易規避法律後果 。SmartPLAY 雖引入《盜竊罪條例》作為潛在法律依據,但康文署視其為「最後一0著」,加上刑事檢控舉證困難,導致實際起訴個案較少,阻嚇作用有限 。此外,炒賣者利用將帳戶交予他人等方式規避實名制,增加了執法難度 。
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強調,單靠程式無法杜絕「炒場」,當局需加強實體巡查 。立法會議員建議擴大抽籤制應用範圍,取代「先到先得」以提升公平性 。康文署回應稱兩種方式各有利弊,目前僅草地足球場採抽籤制,但會考慮將抽籤模式應用至更多設施 。長遠而言,康文署正研究安排官立學校場地供市民使用,以增加供應 。康文署總康樂事務經理駱美美指出,「炒場」問題複雜,需持續檢討和更新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