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內政部日前發表公開文件,表示因應登山意外頻生,將研究建立「山域活動管理規範」,並納入搜救服務使用者付費機制,以遏止不負責任的登山行為,減少耗費公共資源。
台灣政府自從2019年實施「開放山林政策」,簡化入山申請流程,建立一站式線上平台,並改善山屋與步道設施。不過,違法登山活動相應大增,違反《國家公園法》相關規定的案件則有781宗,懲罰金額達159萬。內政部指出,部分登山者輕視天候變化、裝備準備不足,缺乏安全自負意識,導致需動用大量搜救資源,甚至違規進入受管制區域。
----- 廣告 Ad -----
內政部表示,他們與各個部門研究推行救援付費的機制,將針對使用者付費、搜救勤務派遣、登山保險、違規懲罰、登山安全教育等議題進行商討。
當局強調,山難發生時,搜救人員常常需要在惡劣天氣下執行任務,甚至出動直升機,成本高昂,所以希望制訂合理的收費標準與細節。當局表示,方案並非為限制登山活動,而是希望透過制度與科技手段提升安全保障。預計符合「救援付費」的不負責任登山行為包括:
- 無視官方警告,在天氣惡劣、發生地震等天然災害時登山
- 任意變更路線、違規紮營
- 沒有合資格導遊帶領之下登山
內政部強調,山林開放政策旨在促進民眾親近自然,但「開放不等於放任」,全民應以尊重自然、珍惜生命的態度從事登山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