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數據平台 Strava 於提出專利侵權訴訟 僅21日後,主動向法院申請撤銷針對運動手錶製造商 Garmin 的法律行動。業界人士指出,此舉突顯 Strava 管理層在策略判斷上的重大失誤,以及用戶的負面評論有關。
----- 廣告 Ad -----
根據法庭文件,Strava 於2025年9月30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地方法院入稟,指控 Garmin 侵犯其兩項專利,涉及熱力圖路線規劃功能及 Strava Live Segments 技術。訴訟要求法院頒布永久禁制令,禁止 Garmin 銷售涉嫌侵權的運動手錶及單車碼錶產品。至10月21日,Strava 向法院提交撤訴申請,其中文件內容極為簡短,僅表示:「原告 Strava, Inc. 透過其法律代表,在不影響日後訴訟權利的情況下,自願撤銷上述訴訟。」(Pursuant to Fed. R. Civ. P. 41(a)(1)(A)(i), Plaintiff Strava, Inc., by and through its undersigned counsel, voluntarily dismisses the above-captioned action, without prejudice.) 在這21日期間,Garmin 未有提交任何回應文件,僅於撤訴當日正式登記其代表律師。
公開批評引發爭議
Strava CPO (Chief Product Officer) Matt Salazar 在撤回訴訟前,於社交平台 Reddit 發表題為「澄清關於 Garmin 的事實」(Setting the record straight about Garmin) 的帖文,以技術性角度解釋 Strava 大興訴訟的原因,包括經 API 在使用數據是, 必須顯示 Garmin 標誌等要求。

然而,Salazar 的帖文引發大量 Strava 用戶批評,指 Strava 的言論虛偽,因為 Strava 本身亦有類似 API 政策,限制其他應用程式顯示 Strava 數據或將其用於人工智能功能。有人更號召大眾抵制 Strava,拒絕繼續付款。
媒體亦覺得 Strava 的訴訟沒有理由。有評論指 Garmin 是 Strava 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亦是第三方客戶收入的最大單一來源。Garmin 用戶構成 Strava 付費訂閱的最大群體,而 Garmin 數據亦支撐著 Strava 平台的大量路線功能。分析指,若 Garmin 切斷連接,會大大削弱 Strava 的優勢。
亦有人指出,Garmin 在專利訴訟方面是長勝將軍,過去10年幾乎從未敗訴。此外,Garmin 擁有龐大的專利庫 (遠超 Strava 約 20 項專利),具備反訴能力。一位業內人士表示,Garmin 的立場是「不會退讓」,特別是在運動手錶品牌 Suunto 於約一週前亦對 Garmin 提出專利侵權訴訟的背景下。該消息人士指出,若 Garmin 不夠強硬,影響將甚為嚴重。

----- 廣告 A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