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將鄧韋樂在男子S14級200米自由泳力壓英國及澳洲泳手,為香港勇奪今屆殘奧第一金。
經過十二天的賽事,里約殘奧會終於在上星期日完滿結束,香港的代表亦獲得兩金兩銀兩銅的驕人成績,足証香港的運動員不論身體有否缺憾,都是運動精英的一份子。殘奧會之所以能夠舉行,讓傷健運動員有機會為代表地區爭光,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有贊助商的支持。
事實上,不少國際體育盛事,都是受私人企業的贊助之下逐漸成氣。不論是奧運會、香港七人欖球賽、澳門的格蘭披治大賽、環法單車賽,都離不開企業商標的影子,體育與商業掛勾是不爭的事實,兩者亦是相輔相成。
以殘奧會為例,除了靠少量門票收入、運動會品牌衍生的商業產品、以及當地政府注入的資金之外,活動中有一部份資金是透過向私人企業籌集所得。另一方面,私人企業贊助賽事,為傷健人士締造了肯認行動(Affirmative Action)的環境,讓一向被忽視的傷健人士能得到更多公平的機會,是企業的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一種,無疑提升了品牌的形象。
梁育榮於硬地滾球奪金。
再看香港,其實亦有私人企業贊助傷健人士參與運動競賽,推動傷健人士運動。每年的香港渣打馬拉松都會為不同機構和社會群體籌款,而今年其一就是為出戰殘奧會的傷健運動員籌得額外經費,使這班運動員獲得更多的訓練資源。除此之外,馬拉松賽事當中不乏傷健人士,亦另設十公里及三公里輪椅賽,令一班對運動比賽有熱誠的傷健人士克服身體上有障礙,有機會在公平的環境下競爭,一同為公益籌款,貢獻社會,更幫助傷健人士融入社區。由此可見,渣打體現的企業社會責任,不僅是為了自身品牌形象的提升,更促進了社會的長遠發展。
且看由香港政府推動傷健人士運動及權益,實情有不足的地方。根據2014年的一項調查及報導,約有四分之一的受訪傷健人士在受訪期間過去三個月沒有運動鍛鍊。有傷健人士更反映,康文署及香港殘奧會針對傷健人士開設的興趣班和支援不足,某些課程需抽籤才可參加,剝削了傷殘人士運動的機會。就著以上問題,政府一直表示局方會進行顧問研究;可是,政府把問題拖延到今年八月初,才說將會就「香港殘疾人士體育發展」顧問研究展開公眾諮詢,在此議題決策上實是慢了半拍。
輪椅劍擊隊余翠怡(右起)、吳舒婷及陳蕊莊在女子重劍團體賽得銀牌。
推動傷健人士運動及權益,政府責無傍貸,並非私人企業的既然責任;但就香港的情況而言,港府的官僚制度、辦事效率低下,令這個議題一直未得到恰當的解決方法。相比之下,香港渣打馬拉松早於2012年引入輪椅賽,推動傷健人士運動,為傷健運動員製造機會,反而比政府更有靈活性、更有先見之明。
私人企業贊助的體育活動,以各種靈活創新的意念去吸引大眾的眼球,無非都是想提高活動曝光率和參與率,以收形象提升之效。除了渣打馬拉松,香港近年另有不少私人企業甚至舉辦不同運動項目,意念上比較新穎的體育活動有新鴻基地產的香港單車節、公益垂直跑活動等等,這些活動為慈善團體籌款,包括香港公益金及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部份款項會撥給扶助傷健人士的團體,促進傷健人士群體與社區的融合。
不是人人都能當專業運動員或是傷健運動員,因此大家很多時侯都只能在電視機前觀看運動競賽。儘管我們未必會親身投入這些比賽,作為四肢健全的運動愛好者,我們都可以透過參與以上不同的體育活動,享受比賽之餘,在一眾企業的牽引之下,又能為香港社會的公益發展略盡綿力,為香港的傷健人士爭取權益。
張居輋Facebook專頁
更多:
Fitz.hk Facebook專頁
[里約奧運] 盛事裡的洋蔥
[奧運有感] 遲來的金牌: 熊倪
[一個傳奇的誕生] 丹尼爾 vs 陳恩能 愛做有意義的事
本文屬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