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 Ad -----
旅行的方式有太多,完全不想煩惱的可以委託旅行社幫你妥善安排,想自由點的就自行計劃行程,也可以自己駕車或騎車,更甚的就是搭順風車,甚至乎徒步。
當中為何有人會選擇騎車旅行?我曾經在路上問過很多人,幾乎所有中國人都說要追尋挑戰和磨練,結果造就了每天百人進藏的奇觀。感覺大家都在追隨著相冋的步伐,在教育體制裡逐級攀升,捱到畢業就去騎一、兩個月的車到拉薩,不會探索更多,就重返社會繼續打滾。
這樣的旅行是一種公式,但其實我們也是走同樣的路,唯一相異的只是終點。我不是要嘲笑這現象,印度不比拉薩高尚,我甚至認為這是合理的,儘管不應該是這樣。
大陸是官僚主義盛行、扼殺自由的高壓社會,要生存就要跟隨既定的規則,而教育則是社會流動的主要階梯,這點其實跟香港類似,年青一代容易在崇尚競爭的教育體制下迷失。應屆畢業生剛擺脫這體制,轉眼就要被更龐大的社會機器吞噬,這難免促使他們集體追求刺激,同時經過二十年壓抑所培養的官僚心態令他們甘於跟隨最穩妥的旅行路線,因為川藏或滇藏皆有前人力證是艱辛、風俗迵異、風景優美,也就是保證有收穫。我佩服那些騎疆藏(新疆-西藏)或其他路線的異數,但大多數人在挑戰的同時,都是希望看著網絡上的攻略,去一些不需冒險的冒險。
----- 廣告 Ad -----
當然,這只是我的推斷,而我們也遇過與眾不同的人,那是在昆明前往大理的路上。養傷兩星期後我們從昆明出發,終於踏入滇藏線,並於途中遇到很多騎友,這是在兩廣罕見的,我們更招攬沿途遇上的騎友,一度組成了十人車隊。車隊的老大是個日騎180公里的騎車達人,他從山東展開環中之旅,先後要騎山東廣西雲南西藏新疆內蒙北京山東,是個瘋狂而且相當有趣的人,又是說話異常搞笑的那種。
車隊的理念極簡單,就是衝!三天從昆明騎400公里直衝大理,當中更有不少爬坡路段,但我們就是目標一致的不斷衝。衝的時候遇到好風景嗎?拿出手機拍下來就繼續衝!這樣下來第一天騎了108公里到祿豐,第二天騎了141公里到沙橋,只要多騎150公里就到大理了!
到底能否在一天內騎150公里到大理?我也不太清楚,因為我們不想再衝,後來聽說他們騎到天黑後終於到達。
那天在沙橋四處找住宿,途中竟然發現兩個老外的身影,而且更是騎友,這是旅途上的首次!我們二話不說衝前了解,原來他們來自加拿大,男的叫Louis,女的叫Moon,兩人從泰國騎到雲南,途中在老撾當了三個月義工,現在也是在找住宿。結果他們就跟著我們去了附近的賓館,還一起吃晚飯。
可能曾經放慢過步伐去遊覽,我們都對這兩天的趕路感到厭倦,而Louis也表明他們騎很慢,於是就決定跟Louis結伴同行。去習慣他們的騎車節奏及心態,並了解他們對雲南的觀感,相信會是個不錯的體驗。
----- 廣告 Ad -----
翌日我們計劃只騎到100公里外的祥雲,這對他們來說似乎有點遠,而且甫起程又是痛苦的爬坡。這天明顯騎得比較慢,未必能趕在入黑前到達,原本下坡是趕回進度的良機,但途中我們卻被眼前景致所吸引而停步:壯闊的雲海下,連綿的青山伴著遍地田野,我們四人靜坐崖邊細心欣賞這難得風景,以雙眼代替鏡頭,將這片綠野都記下,竟就此耗上了一個小時。
外國人的單車旅行感覺都是節奏較慢,後來我們遇過一對法籍夫婦退休後從法國騎了三年去尼泊爾,途中也是在不同國家逗留,更沒有定終點,也聽聞有法籍青年在東南亞亂騎了五年。他們都不求追尋人生突破,而是單純的渴望以最自然、最自由的方式去感受世界。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我不認為兩者有高低之分,這是源於雙方背景的不同,明顯西方物質豐盛,有條件追求更多;反觀中國競爭劇烈,自然不容許出錯,你怎能耗上五年去探索異國風情?你如何養家如何在事業上發展?
當連旅行也能成為一窩蜂的歷練模式,我為這國家感到可悲,但反觀香港人似乎更沉醉於社會的遊戲規則內,這是否更悲哀?
原文載於 FreeWider網誌《搭車到歐洲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