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We-Cycle2/改變輪舍-單車導賞員及義工訓練計劃其中一項主要服務,就是由戒毒康復者擔任導賞,帶市民遊覽北區。他們介紹的單車路線,就是導賞團的行程,所以極能表現北區風情,以及令大家了解這區的歷史文化。
上水邊境梧桐河一天遊
路線圖只供參考
----- 廣告 Ad -----
大頭嶺村
- 主要是姓簡的客家村落,在松柏塱東面,石上河旁
- 所見的兩層建築物是圍門,是村的主要入口
- 石上河-又名大石河,發源於大刀屻西坡,是新界北區三大河之一 (其餘兩條河為雙魚河
及梧桐河)
上水圍廖萬石堂
- 廖萬石堂-香港法定古蹟
- 上水廖族的宗祠,元朝來此的開基祖是廖仲傑,萬石堂名字源於紀念宋代遠祖,廖剛與四
個兒子皆為高官,年薪合共一萬石糧食 - 建築結構: 三開間,三進兩院式建築
- 祖先神主牌安放在第三進
石湖墟
- 上水區最大的墟市
- 三百多年歷史,初期只有一條小街八間店舖,於1955年和1956年歷兩次大火,幾乎全墟盡毀
梧桐河
- 社稷大王社壇-社為土地神,稷代表五谷神,農民奉祀土地、穀神,祈求安居樂業,五谷豐收
- 擴闊梧桐河碑-由於河道瘀塞每遇大雨經常水浸,河道疏通與擴闊工程於2003年9月完工,將
水患消除 - 華山求雨碑-古稱大嶺,山頂有求雨碑,道光十九年(1839)所立,每遇大旱,鄉民便設壇求雨
文錦渡
- 原名「羅湖渡」的街渡,連年都被名叫文錦的人士投得,鄉民遂稱為文錦
- 清朝時,三位地方官治理水患有功,鄧、侯、廖、文、彭五族合送一筆禮金,但他們不肯接
受,用此資金置辦一艘街渡,名為「羅湖渡」 - 東興橋-跨越梧桐河的石橋,以前往深圳必經之路,有守橋土地神位碑,橋名只刻在碑上,連地
圖都沒有橋名
前羅湖邊境禁區
- 以前是邊境禁區,須有禁區紙才可進出,在2013年6月10日,政府將羅湖得月樓到落馬洲一帶解
禁 - 軍閥陳濟堂-曾於深圳河邊建一羅湖賭舫,樓高兩層,可用小艇上落,日治打仗時被摧毀
- 羅湖得月樓村警崗-2013年6月10日,羅湖得月樓到落馬洲一帶解禁,但從這裏上羅湖火車站的
行人橋至今仍是禁區
「We-Cycle」取名諧音 Recycle,寓意「重用」的意思。期望社會大眾接納曾吸毒的過來人並給予一個重新出發的機會,再次用上他們的才能回饋社會。 「改變輪舍」更寓意著透過踩單車和鄰舍服務的結合換上來生命上的改變。
----- 廣告 Ad -----
We-Cycle2/改變輪舍-單車導賞員及義工訓練計劃 網站
We-Cycle2/改變輪舍-單車導賞員及義工訓練計劃 Facebook專頁
Fitz連結: https://fitz.hk/?p=112410
更多:
Fitz Facebook專頁
[We-Cycle/改變輪舍] 祝福之輪 (單車導賞員梁炳堅Kenny)
[We-Cycle/改變輪舍] 自我否定 (單車導賞員周影鋒)
[We-Cycle/改變輪舍] 浪子的故事 單車導賞員阿倫
[We-Cycle/改變輪舍] 建立自信心 — 單車導賞員碧琳
Fitz Cycling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