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佛教筏可紀念中學惲福龍校長: 近年來,我有感香港學生面對沉重的學業壓力,自殺問題日益嚴重。作為學校領導層,我和范榮臻主任與林峰主任開始構思透過毅行者活動,讓學生都動起來,培養學生的抗壓能力,提升身心健康。
本來在校內懶洋洋、態度敷衍及缺乏學習動力的學生,也因為毅行者和行山熱潮而變得好動活躍起來。 一來見到學生們學習態度有明顯改變,二來在成績和入大學率也有提升。最令我感動的是,學校那些原本不願參與運動的學生都動起來,學生態度的轉變,筏可中學體育部同事及范Sir功不可沒。我們因此希望,能將這份愛和精神延伸至更多學校,惠及更多學生。
隨著活動成效的顯現,我們決定將活動恒常化、把這份愛和精神延伸至更多學校,惠及更多學生,特別是大灣區內學業壓力大的學生群體。
即使在疫情期間,我們和「Trail Me」App 合作,以 Trail Me 應用程式讓學生可以自行完成毅行活動,避免因疫情限制而中斷活動。這一方案吸引了數十間學校參與。然而由於疫情持續,部分學校未能按計劃完成。此刻,「學界毅行」的概念已然漸漸形成。
就在2024年樂施會四十周年會慶期間,該會總幹事曾問我可否組織學生隊伍參加毅行活動,並以四十公里為挑戰目標。
----- 廣告 Ad -----
經討論後賽會發現有兩大問題:首先,按照教育則例,學界的戶外活動不建議超過二十公里(可能不適合高中普遍學生的體適能);其次,經我校體育老師范 Sir 實地測試,四十公里路線的終點是基維爾營地,但由西貢北潭涌出發,實際長度高達四十八公里。大大超出安全保障範圍及大部分中學生的能力(十六歲至十八歲),是故大多數學校不會批准學生參賽。
「學界毅行」誕生
在2024年的毅行者活動中,我們首次加入了「學界毅行」。「學界毅行」的距離是廿五公里,由起點北潭涌,沿麥理浩徑第一、二段,走到北潭凹作結。
和一百公里的毅行者一樣,「學界毅行」會以四人小隊形式進行,強調團隊合作與互助精神。同時,活動可讓學生體會抗逆能力,並提升自信。活動不僅鍛煉體能,還學會面對困難並突破自我。
我們感恩有十多間中學、超過二十隊支持參與「學界毅行」。隊伍內除了有學生,還有校友、老師、校長和家長的鼎力支持。 所有團隊皆能在九小時內完賽,學生們都能夠在入黑前完賽和回家。
----- 廣告 Ad -----
舉辦「學界毅行」信心大增
活動後我們和不同機構和團體商討:包括「毅行者先生」 KK Sir 、 袁志光、潘振僑及全城街馬總幹事梁百行博士 (Andes) 等,大家一致認為「學界毅行」是切實可行的計劃。
我們將繼續與多方面合作,把「學界毅行」變成恒常廿五公里賽事。希望透過這項活動,讓全港學生都能擁有健康的身心,並培養積極面對生活挑戰的精神。
毅行教室慈善基金主席 KK Sir 支持「學界毅行」
KK Sir 陳國強: 在六、七年前,我開始創辦青少年越野跑訓練。眼見之前疫情時,不少學生和其家庭的身心也不健康。我想透過毅行者訓練,加強學生的情商 EQ,高情商可以轉換到更好個人品德、行為和溝通技巧;二來,和小朋友、年輕人登上高峯,感受大自然美景,也是釋放我們心境和壓力的好方法。
現在毅行教室內有近百個青少年學員,起初他們信心不足,體能不佳,但經過系統性訓練後已漸入佳境。剛進來計劃的兒童學員平均只有十歲,起初只可以跑二至三公里。經過兩、三年練習,到了十四歲至十六歲,他們已經可以完成三十公里路程。
山野間的隊際越野比賽,需要一行四人需要合作、溝通、解難、互相尊重,完成後整隊得到的自信和滿足感,是日常課堂和學習經驗所無法比擬的。
和惲福龍校長理念不謀而合
過去幾年的青少年訓練活動間,我認識惲福龍校長,得知他相當關注學生的精神健康和個人品德的培育。同時,校長也知道我希望將毅行者精神,推廣去青少年群體,所以我們兩個一拍即合,大力推動「學界毅行」。
持守:「四人八腿一條心,行到終點開香檳」
活動需學生們四人一組,相互照應,四人八腿穿越香港後花園西貢崇山峻嶺和美麗海灘,一同在終點慶祝,感受喜悅和樂趣。
----- 廣告 Ad -----
家長們可能會有滿腹疑問,擔心子女在山上遇上惡劣天氣,夏天暴雨和酷熱,冬天又氣温急降。我們團隊導師有相當經驗,多年來的山野活動都能安全順利運作。因為我們堅信安全是最重要教條。
我期望有更多中、小學校校長、老師、學生和家長一起參與「學界毅行」活動,使學生們有更豐盛的經歷和不一樣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