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 運動 Sports > 行山 Hiking > [登山分類] 雪山可以是爬的 也可以是行的

「雪山不一定困難,可以容易過大東山!」

雪山一般給香港人的感覺是十分遙遠和困難。遙遠的確是十萬九千里遠,困難卻不一定困難。和登山分類一樣,雪山也可以分類為徒步型雪山路線及技術型的雪山路線

徒步型雪山路線

例子: 哈巴雪山傳統路線 (雲南),四姑娘大峰二峰傳統路線 (四川),厄爾布魯士峰南坡路線 (Mt.Elbrus, 俄羅斯)

徒步型雪山顧名思義便是用雙腿徒步便能到達山頂的路線。這演繹確實沒有錯,不過也需要學習冰爪和冰斧的使用方法,雪地步行和滑墜制動也是需要學習的技巧。而徒步形雪山的最大挑戰莫過於體力的問題,同時也是最容易解決的問題 (付出便可擁有)。題外話,每次到訪徒步型雪山也發現大部分也是拼步的龜速前進,看到他們很辛苦,所以奉勸各位登山也是一項運動,和跑步一樣需要特定訓練,不只是在香港行山便足夠應付。當然,天氣也是成功元素之一,不過這是不能控制的因素。

技術型的雪山路線

例子: 南針峰 (Aiguille du Midi, 法國) 北壁 Mallory porter 路線,巨人之牙 (Dent du Geant, 意大利) 傳統路線

技術型的雪山路線也是上一篇登山分類提及的技術攀登,除了徒步型雪山的技術外,更要加入各類繩索運用的技巧和攀登技巧,當中也涉及到不同的地形,例如:高山冰地形,冰岩混合地形和岩攀地形等,讓路線複雜性增加。面對這類的雪山,除了體力外,技術和知識更是成功的重要元素。當然,登山風險也相對增加,但卻是我最愛的類型。

為什麼用路線來標示雪山類型?

因為一座山峰可以擁有技術路線同時也可以有徒步路線,例如白朗峰 (Mont Blanc) 一般大眾使用的 Gouter 路線是屬於徒步類型的路線,而旁邊的 Innominata Ridge 的路線則是技術的路線,但它們的目標也是白朗峰 (Mont Blanc) 的山頂。

所以,詢問別人山峰的難度時,不應只是問:「XXXX山難爬?」應該問:「XXXX山峰的YYYY路線難爬?」 像我這類的技術攀登愛好者,喜愛攀登路線的難度而不只是登頂的感受。」

什麼雪山比大東山容易?

例如厄爾布魯士峰 (Mt.Elbrus) 5642米南坡路線,不需要太多技術,如果選擇乘坐雪車 (Snow Cat) 至4900米起步,實質攀登的距離只有3公里距離700米的爬升,假如身體在高度適應順利的話,客觀來說比大東山的黃龍坑郊遊徑來得容易。當然,我沒有乘坐雪車,而選擇從3800米起步,但也不太困難。 坐不坐雪車這態度就因人而異吧。

怎樣學習登雪山

現在香港一般能夠找到的雪山課程,大多也只教授徒步型雪山的技巧。而技術型雪山需要整合多個技術課程來學習,需要多花時間和心思。而我是從其他途徑學習技術,有機會再分享。

登上雪山並不是想像中的遙遠。

人生就是不停的訓練 Facebook 專頁
人生就是不停的訓練 Instagram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