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fitz.hk/wp-content/uploads/2019/10/綠惜地球-香港山徑日-拆解熱門山徑五大常見「疤痕」-07.jpg)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 (中) 自言有四十多年行山經驗,也有責任落手搬石、拿鋤頭,參與修復山徑
環保基金「共築可持續遠足山徑 – 無㾗山林教育計劃」
香港山徑日 暨 麥理浩徑40周年生日會
香港人喜愛郊遊,
綠惜地球於10月19日,舉辦首屆「香港山徑日」活動,
![](https://fitz.hk/wp-content/uploads/2019/10/綠惜地球-香港山徑日-拆解熱門山徑五大常見「疤痕」-02.jpg)
左起 綠惜地球創辦人及總幹事劉祉鋒、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梁肇暉博士、綠惜地球董事梁榮武教授
適逢今年10月是麥理浩徑成立四十周年,「香港山徑日」
![](https://fitz.hk/wp-content/uploads/2019/10/綠惜地球-香港山徑日-拆解熱門山徑五大常見「疤痕」-03.jpg)
左起「麥理浩徑通走」創辦人陳志安(安叔)、 前漁護署助理署長王福義博士、參與興建麥徑的漁農自然護理署退休員工溫廣球(阿球)及周凱輝 (輝哥)。
----- 廣告 Ad -----
前漁護署助理署長王福義稱,郊野公園的設立,並非為「牛牡丹」
![](https://fitz.hk/wp-content/uploads/2019/10/綠惜地球-香港山徑日-拆解熱門山徑五大常見「疤痕」-04.jpg)
漁護署主任向大家介紹修復山徑工具
綠惜地球稱,外地不少國家公園早有山徑保育的公眾教育活動,
![](https://fitz.hk/wp-content/uploads/2019/10/綠惜地球-香港山徑日-拆解熱門山徑五大常見「疤痕」-08.jpg)
嘉賓親身感受維修山徑工作
----- 廣告 Ad -----
![](https://fitz.hk/wp-content/uploads/2019/10/綠惜地球-香港山徑日-拆解熱門山徑五大常見「疤痕」-06.jpg)
順道一遊千島湖清景台
熱門山徑五大常見「疤痕」
1. 水土流失
原因: 水土流失本是自然現象,指土地表面受到風和水等沖刷,造成土壤侵蝕及 流失。隨著近年遊人使用量增加,競賽活動等盛事活動頻繁,使用密度及強度均提高,加速水土流失,形成沖溝、樹根外露、塌樹等不同程度侵蝕現象。
舒緩方法: 在設計上能承受的地點進行集體活動,減少對天然山徑耗損,例如: 在已劃定指定用的郊遊地點進行集體活動、優先選擇有定期管理維修的山徑、在指定越野單車徑踩單車等。
2. 山徑被擴闊
原因: 山徑兩旁植物不斷被踩踏,造成山徑被擴闊,植披後退,破壞景觀。
舒緩方法: 「行正路」,避免踐踏山徑兩邊植物。
3. 胡亂開闢捷徑
原因: S彎是最常發現捷徑的地點,貪快的遊人不走正路,直接穿林通過,影響樹林及植物的生長。
舒緩方法: 避免自行開山劈路。
----- 廣告 Ad -----
4. 水泥化
原因: 政府部門常以石屎鋪設行山徑,但石屎化路面無法吸收雨水,加速山徑兩旁水土流失情況 ,景觀上與自然環境欠和諧。
舒緩方法: 以「手作步道」方式維護天然山徑。
5. 山徑垃圾
原因: 最常見是食品塑膠包裝、膠樽及紙巾。
舒緩方法: 減少使用即棄用品,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此外,綠惜地球本月至明年二月將推出以下公眾教育活動,
「8條山徑自助導賞」
精選了8條本地郊遊路線,讓市民認識更多山徑故事及特色。
「步道。自然美攝影比賽」
誠邀市民透過鏡頭發掘香港郊野山徑的自然美。比賽組別: 景物組、家庭組、人氣獎。
「自己山徑自己修」義工培訓計劃 (第二期)
募集60名義工,接受本地及海外導師的培訓,學習以手作步道方式維修山徑。
清潔山徑活動
落手落腳清理垃圾,關顧郊野。
----- 廣告 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