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訂行山計劃時,首要問題就是問:「這段路要行多久呢?」
如果是政府規劃的行山徑還好一點,因為可依照漁護署列出的時間,大致而言還算是準確(除非是極快腳或極慢腳)。
不過,未必所有路線都會有官方資訊,那是靠自己計算吧。
山藝知識中,一般以「尼史密夫定律」 (Naismith’s Rule)去計算腳程。
這條方程式,有三項假設:
- 1小時行走4公里
- 每上/落一條等高線 (20米),需時3分鐘
- 上述2項以行山者背負10公斤為基礎,之後每3公斤負重再每公里加5分鐘
例:行走8公里,並爬升了600米,負重1公斤
答案:8公里 (2小時) + 600米 (1.5小時) + 0= 3.5小時
注意,這個「定律」只能作為初步參考。在行山圈子裏,普遍認為這三項假設,未必切合香港人的體質,以及香港山野的狀況。《山藝讀本》作者何偉明(明哥)亦曾經提及,香港山界一般以「1小時行走3公里」作假設去計算。
故此,預計行山所需的時間,除了上述假設外,還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 廣告 Ad -----
- 同行人士的特殊情況,如有小朋友、老人家
- 中途的休息時間
- 天氣狀況
- 山徑路況
縱使尼史密夫定律有不足之處,但也算是較為有系統的方法。始終,行山前制訂的路線越詳細,行山也更為安全。
Fitz.hk Facebook專頁
[郁民教室] 行山保命第三步: 標距柱
[郁民教室] 行山保命第二步: 哨子
[郁民教室] 行山保命第一步: 地圖
Fitz.hk Hiking 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