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里香港街馬2025」慈善跑於11月23日舉行,吸引近二萬名跑手參與。然而賽後行李領取環節出現嚴重混亂,多名跑手需等候超過一小時才能取回個人物品,有跑手更形容現場情況如同「大海撈針」。這已是香港街馬連續第三年出現組織問題。
11月23日早上,香港街馬半馬及全馬賽事由東區走廊近東岸公園起步,壓軸賽道為尚未通車的中九龍幹線(油麻地段),以油麻地交匯處為終點。賽事結束後,行李領取區隨即出現大量人龍。
多名跑手在社交平台發文投訴,指所有人的行李「好似垃圾咁」被放在地上,現場「冇職員幫手,冇分Number (選手編號)」。有跑手形容情況如同「淘寶自提點」,需要自行在地上翻找個人物品,戲稱「賽事終極大考驗,就係搵返自己個袋」。
有跑手表示,於早上8時多完成賽事,但要直至10時多才取回行李離開,等候時間超過兩小時。該跑手指出,排隊進入行李範圍後才發現「啲 number (選手編號) 唔係順序排,係分 zone (區域)」,於是又要再排隊等候義工協助尋找行李的區域。她補充指,「有啲zones係俾袋遮住睇唔到」,增加尋找難度。
領取行李的隊伍大排長龍,部分跑手等候超過一小時仍未能取回物品。有跑手事後表示後悔寄存物品。

----- 廣告 Ad -----
主辦方「全城街馬」就事件發表聲明,表示由於系統故障,導致行李領取區出現人龍,等候時間較長。大會表示已緊急加派工作人員及義工到場協助,並盡全力疏導人流及加快處理速度,對事件深感抱歉。
大批選手將藍隧道被截龍

此外,有選手於 Facebook 訴苦,指他在24公里的將藍隧道檢查站,因錯過分段限時,而被逼退賽。該選手表示:
- 這個截龍位置並不合理。因為街馬限時7小時,而這個24公里的檢查站限時約3.5小時,比例上不合理
- 各個檢查站的截龍時間在報名時沒有公佈,只在起步前幾天才公開,選手沒有時間準備。而賽事中亦沒有「掃尾隊」提醒選手。
- 比賽當日有大批選手被逼退賽,而賽會的「回收巴士」安排不妥。退賽選手要在巴士企足半小時才到達終點。
疫後街馬意外頻頻
「香港街馬」在疫情期間停辦,至2023年才復辦。不過復辦後這三年,每一年都出現事故,令不少跑友怨聲載道。
2023年:無即日寄存服務遇寒流
2023年12月舉行的香港街馬是疫情後首次復辦。比賽當日氣溫急降至約攝氏11度,但大會只安排跑手於賽事前一日寄存行李,變相使參賽者無法穿著禦寒大衣到起跑點保暖。有跑手唯有以錫紙保暖,甚為狼狽。

2024年: 半馬變30公里
2024年12月8日舉行的香港街馬半馬賽事同樣出現嚴重失誤。原定21公里的路線,因工作人員在將軍澳南折返點以雪糕筒擋住折返位置,並指示跑手繼續向前跑,導致部分跑手一直跑至康城才折返,實際跑畢約30公里,多跑近9公里。
此外,亦有選手投訴領取行李安排混亂,他們要大排長龍,有人在烈日下等候約兩小時。

由社會企業「全城街馬」主辦的香港街馬賽事,自2023年疫後復辦以來,連續三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組織問題。從2023年的行李寄存安排不足、2024年的路線指示錯誤,到2025年的行李領取系統故障,涉及賽事不同環節的失誤,令部分跑手對賽事的管理水平表示質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