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了無數次大帽山 – 還是百看不厭的景色!
香港在疫情前,在賽季中基本上每週末也有最少兩至三場越野比賽。但由2020年3月開始,再沒有每星期百花齊放的實體賽。在疫情回落的短時間,雖然也有個別短途實體賽能夠回復,如果有跑過山賽,相信也會參加過虛擬賽,無論是HK100、毅行者、雷利、Salomon 100,又或者各式各樣小型虛擬賽。
走虛擬賽究竟有什麼注意的地方呢? 總結超過20場,有少少分享希望供大家參考一下~
1. 補給
雖然是老生常談,不過長途越野跑比賽就當然需要中途補給。就算短途比賽未必需要補給食物,但是水站就一定是必要的。
那麼究竟要預計帶上多少水呢? 個人分享,如果每走1小時通常需要0.5L,以 Salomon 100 為例: 由太和起步至粉嶺需時約2小時就剛好要1L,又或者由連姐起步到粉嶺終點 (即是大帽山大刀屻雙大路線) 就要3小時,1.5L 就差不多。當然也要因應天氣,耗水量也會有很大分別!
如果中途有朋友能夠 support 就相對比較簡單,參加虛擬賽就要好好善用賽道上經過的士多、加水站和汽水機。
----- 廣告 Ad -----

最可靠的還是24小時開放的 7-11!Salomon 100必經的粉嶺港鐵站,就算入黑也可以行多500米就有7-11
如果是經過黑夜,那麼還要留意士多的關門時間 *如扶輪公園士多通常收7點,連姐就通常收8點),有時因應當天的天氣情況還有機會早收,所以必定要加倍留意萬一士多未有開放的安排。

在晚上有熱食如燒賣魚蛋,也是件頗幸福的事!
另外比較可靠的是加水站和水機,就算是半夜經過也能提供清水。不過還是要留意,有個別加水站有時會壞機或者售罄,最常售罄的就是鉛鑛坳,還有城門灰橋的水機也長期壞機! 汽水機也是另外一個重要的補給方法,同樣道理也有機會售罄,例如上次經過川龍車場外的汽水機就一件不剩!

南涌終點。完成雷利50km賽事! 如果是走雷利旋風的話,旁邊的汽水機就是救命補給!
----- 廣告 Ad -----
2. 體力分配
虛擬賽還有最重要是要獨自面對突如其來情況,例如拗柴、胃部不適、力歇等等情況。如果是體力上變化,大多數也能預先預計:開始追不上預計時間,自己腳重重跑不動;又或者胃部開始覺得不適,未必吃到東西。
參加虛擬比賽,就更加需要了解路程和路況,以及中途能夠離開賽道的方法。理想的話也需要有每個大站的預計時間,而更加控制體力。

維多利亞界山。虛擬賽不乏100公里,甚至100英里賽事如 V162、雷利旋風和 UTMT。實體賽完成百英里實在已經困難,能夠完成虛擬賽100英里更加是難上加難。暫時就只曾完成過V162三日賽,只不過也希望往後能夠試一次 virtual 100 miles!
萬一真的跌倒或者拗柴,最近可以離開返回安全的地方要多久? 自己身上面的清水和食物能否應付?透過預先計劃,可以好好避免當中意料之外的情況,最重要的一點: 保障自身安全,在安全的情況下才繼續走。簡單急救包也是必要的 – 未必需要繃帶,但頭巾、膠布也是最簡單能帶上的東西。尤其是跌倒,清水就非常重要可以清洗傷口。
有關預計比賽時間和距離,可以參考一下之前有關EP (Effort Point) 計算分享。
3. 天氣和時間
如果時間比較彈性,當然希望能夠選擇陰天,沒有烈陽、又沒有下雨的好天氣做時間。作為平常的上班族,假期也無可避免地需要在大半個月前預先決定。例如三月中原本預計花一天時間走50公里卻整天下起大雨;請了連續兩天假期走 Salomon 100 只不過又下雨……最終還是硬着頭皮起步,雖然未能做出理想預期時間,慶幸能夠順利完成。
還有起步時間 – 有別於其他跑手,因應盡量平衡家庭和跑步,自己有不少的虛擬賽是半夜起步,偷取睡覺時間完成長距離:例如剛剛完成的 Salomon 50、2021年N80、圖騰跑、9D 50km。如果凌晨跑就更加需要去預先預計時間,清楚自己身體狀況,而且預料未必會做到非常理想的時間。

最最最基本的裝備,通常會在比賽當天再買麵包/嘉頓卷,虛擬賽也盡量避免吃太多gel
還有個人偏好選擇凌晨4時起步,起步頭段需要用頭燈,只跑上兩小時就會天光,自己越走越精神! 例如也試過2021年的L57、逆走50、Salomon 50,當然比較麻煩的是去起點的交通工具,也要預先安排通宵車。
參加虛擬跑的目的
那麼又為了什麼而跑呢? 參加眾多比賽,個人而言也分了幾種的:
----- 廣告 Ad -----
1. 全力以赴,爭取名次和獎項
之前幾個虛擬賽也嘗試盡力完成,例如有幸獲得第一名的紫崗挑戰賽、HK100 33km,又或者V162的H25。始終短途和實體賽比較相似,補給相對較少,而且有不少比賽也有獎品!

紫崗挑戰賽頒獎,成功做到理想成績!以5:55:04完成50公里比賽
2. 預賽於操,為完成為目標
停擺了實體賽一段時間,的確相比以前一年有多個長途比賽,會更少適應50公里或以上的賽事。參加虛擬比賽可以是一個小目標,主要希望能夠走一個長距離,例如今年自己完成的N80和Salomon 100,也是給自己的一個小檢討和操練!
3. 為實體賽好好試路
還有例如上年的9D 50km和今年的西貢50,也是因實體賽未能舉辦而舉行了虛擬賽。因為賽道是一樣,因為部份路段平常也比較少走,玩虛擬賽也是好的選擇!

TGR的3Islands也是一個比較特別的賽事! 因為原本賽事也是彈性較大,可以選擇船期。2021年當天我就走了1 island + 3 islands – 即是完成了兩次南丫島,之後再走了港島和大嶼山
見《2019實體的賽後報告》
目前暫時似乎長途實體賽還未有眉目 (例如去年能夠舉辦渣馬,但毅行者還未能成事),相信虛擬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你又為了甚麼而繼續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