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是真.香港人,又既然喜歡長跑,怎可能沒有跑過香港渣打馬拉松呢?雖然初馬已經在上年獻給日本大阪,但早已下定決心,繼續完走馬拉松美夢,向著第四個賽事進發。
去年渣馬十公里的體驗是一大群穿著跑步裝備的不同階層人士,在「倒塔」那麼早的黑夜清晨,從不同地鐵站上車,攜著同一個目標,到達同一個目的地。今年也是一樣,我相信每一個跑手都要起碼三四點起床,然後進食、辦理大小二事、最後整裝待發,趕及早班接駁車。這種生活真的辛苦跑手、辛苦義工、辛苦嘉賓;宣傳就真的很勁,又話金牌賽事,又話報名人數再創紀錄乜乜乜…..其實主辦單位明白什麼叫做質素嗎?
來到起步點等待出發,靚司儀為跑手製造氣氛,竟敢在清晨的尖沙咀大叫We Are Hong Kong 和早晨;主禮嘉賓擠滿司令台,不過大家都不知道誰是誰,就只有時常被人問候的警務處長成為焦點。去年神馬站台的嘉賓不是很多,其中就請來丰采依然、仍舊廣受愛戴的䕨原紀香做嘉賓。主辦單位希望可以顧及一下主禮嘉賓的感受吧!
今年下雨跑步又有什麼大驚小怪呢?以往跑山唔濕身反而感覺不能盡興,路線永不會平坦無阻、天氣亦不一定晴朗乾爽;遇上艱難賽道、欣然接受挑戰,縱使衣衫盡濕、雙腳泥濘,完成賽事之後那份優越感、那份成就感,實在為自己平日無聊勞氣的工作,注射一股強大能量啫喱。只可惜主辦單位並沒有考慮跑手的需要,沒有室內更衣地點、也沒有室內寄存及分發衣物場館;雖然二十年都沒有,但並不表示是正確的安排。這又再次証明主辦單位的上大人是不懂跑步的。
雖然今年改道可以讓跑手在彌敦道上奔馳、跑過登打士街,讓人回憶抗爭的日子;只可惜人面全非,正確一點形容應該是鬼影也沒有。那批跑手期待的觀眾呢?大概都仍然好夢正酣,一於你有你跑、佢有佢瞓;就正如澳門一樣,市民醒來,生活交通店舖回復正常,似乎在大眾市民生活當中,馬拉松仍然不能打進心坎之中;反而每週兩次的跑馬仔更加能夠給予大家聚精會神的驅動力。大會,到底是要提早開放道路重要,還是舉辦一場全城效應的國際馬拉松盛事更加有意義呢?
跑到人有三急,真的對女士們説聲對不起,主辦單位不愛妳們,並沒有足夠考慮各位的需要,廁所數量及指示都是不足夠的;而就算男士們,都要走到草地上、貨車旁來個集體洗禮,而我也實在禁不住誘惑,來到汀九橋上首次完成壯舉,盡情展示雄鳥高唱入雲一番。
----- 廣告 Ad -----
無論各位跑手的成績是多少也不要緊,只要盡自己努力、向自己交代就足夠了。反而我會覺得能夠留下優美跑步倩影更為重要,標奇立異、七彩繽紛的跑步扮相可以讓自己留下美好回憶,也能夠為大眾傳遞熱門訊息。為何攝影位置不大清楚呢?到底大會事前有否考慮週詳,在理想位置部署足夠攝影師呢?反觀一些業餘或雜誌攝影師的照片質素更勝一籌。
其實賽道也不是傳說般困難,三隧三橋都只是慢上慢落,只要平時有足夠斜坡練習,再加上身體狀況良好的話,應該可以輕鬆應付。說回補給,大會的香蕉與朱古力都是我的最愛,如果可以加上誠實豆沙包的話,那麼我以後都會懂得答:知、知、知,知道怎樣帶路,第一個就要帶那個人首先上路。
本來想像辛苦走到最後幾公里的中環、灣仔及銅鑼灣應該氣氛非常熱鬧,怎知,市民是多了,但感覺仍然十分冷漠;只有個別參與人士繼續努力不懈地發出歡呼聲,但似乎途人被困在行人路上的抱怨聲還要大呢!就算踏上綠地蓆準備衝刺,那種孤寂感、那份無助力仍然存在心內,幸好衝線一刻還是帶來短暫喜悅。
在行李區,跑手都投訴行李包盡濕,所以太陽終於露面幫忙大家灑乾衣物;沒有地方更衣乜乜乜,唯有自己顧自己……,如果大會考慮細緻的話,這些問題就不成問題。
總結來說,不想貨比貨,既然海外已經有一流的馬拉松賽事可以給香港主辦單位上大人借鏡,何不讓唔得掂上身來個外訪,學習將最好的配套都帶回香港,將資源集中在全馬、減少參賽名額、提高參賽費用、租用室內場館善待跑手。另外,爭取延長封路時間、延遲起步時間,讓無論跑手、工作人員及大眾市民都可以輕鬆投入參與。
----- 廣告 Ad -----
其實做任何事,都要交個心出來。
原文載於李照邦博客這是一遍融合人、大自然、生活態度與公義的樂土。
更多:
Fitz.hk Facebook 專頁
你跑夠未?
[肥人那話兒] 肥肉與素食
李照邦@Fitz.hk
Fitz Running 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