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阪馬和十一月的神馬令本地跑友眼界大開,亦深信這就是大型馬拉松賽事的正確舉辦方式;故此在先入為主的觀感之下,我在澳門馬的所見所聞都被視為「異象」。
異象一:當我比賽前一天進入會場提取號碼布的時候,感覺異常冷清;沒有目標成績攝影服務、沒有體能測試、沒有運動品牌銷售贊助、沒有免費飲食、沒有任何氣氛。
異象二:因為比賽在清晨六時起跑,所以我四時吃早餐、五時半到起跑區;這時天還未光、既冷且濕,整個澳門還在熟睡當中,後來在澳門電視台亦找不到相關報導,究竟有多少澳門市民曾經留意過這埸比賽呢?
異象三:在起跑區上線,當然是先來先就位;可惜一些跑友不守規矩,遲到還要左攝右攝,硬要排到前方,有人大叫打尖,令大家好像沙甸魚一樣地企定定喺度,再沒有空間熱身。異象四:汽笛聲一嚮,一眾跑手相繼向前衝刺,但過了不需要五分鐘,所有全馬半馬跑手都離開了那個所謂奧林匹克運動場;相比之前兩個日本賽事,選手佔據六條行車線、需要最多三十分鐘才完全出發的那股震撼場境,真的覺得羞愧。
異象五:賽道大部分只得一條行車線的闊度,有時又有可能被水氹攔路,跑友遇上塞車在所難免;但大會設定限時五小時又真的非常苛刻。翻查記錄,原來歷年的完賽比率都只不過七成,到底舉辦運動比賽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大家的鬥志、爭取成功感、與民同樂還是要學習面對失敗、自我懲罰、只視為人做我做的例行公事呢?
異象六:走過23K,剛剛又回到起跑點,準備開始第二個圈的旅程,眼見里數展板竟然是34K;當到達唯一一個有生蕉及朱古力吃的補給站之後,又看見里數是26K,後來還有一對3XK的展板都是掉亂的;其實大會有沒有專人核實一下資料呢?人在做、天在看呵!
異象七:跑手在六時起步辛苦,同樣地要義工及市民大清早前來打氣確是難上加難。大會在這方面都下過功夫,找來大媽在媽閣廟前跳舞助慶、學生交足戲大叫加油,就發生在最初的6K路段吧!但在餘下的36K,只見義工很痛苦地站在比賽路段上,木無表情地當值。偶然與巧合之間,還是在行人道上會看見有一兩名遊客經過揮揮手、小妹妹派派糖、日本家庭舉舉紙牌的。
----- 廣告 Ad -----
異象八:這裡沒有特別的cosplay,只見賽前有對男女戴上卡通帽、中段有美國隊長、賽尾蜘蛛俠才出現眼前、我就全程拿著阿B黑貓吸睛,終於到最後的30幾K才有幾個少女看見歡呼;這時,我真心想來個親切的擁抱。
異象九:賽事沒有安排醫療人員陪跑,萬一跑手在人跡罕至的路段出意外,可能引至失救。我亦在36K左右開始膝蓋後筋劇痛,幸好剛剛走在醫療站旁,穿上紅衣的護士立即為我噴灑止痛劑,渡過最後關頭。
異象十:人有三急,澳門馬的臨時廁所雖然數目少,但跑手都竟然不需要排隊,讓我好好享受與馬桶獨處的一刻。
異象十一:我竟然與領先跑手(我在18K而他在35K)擦身而過、曾經跟在二三四位選手後面兩秒鐘、近距離觀察他們的跑姿,實在大開眼界;而今屆賽事的冠軍成績是2:14。異象十二:因為大會限時五小時,故此對我這些留前又留後的跑友確實製造不少壓力。有驚無險地,我還能夠提早4分鐘衝過終點;當領過完賽牌、毛巾、紀念T後回望計時器,賽會真的將計時器設定為「0」。那麼還在跑道上的跑手可以怎麼辦。跑在我後面,其實還有很多正在努力之中的跑友。澳門馬,你真的很狠心呵!
異象十三:大會恐防跑手過熱,在多個補給站提供濕海綿降溫,但當時是大清早的14度,還下著微雨。其實每年澳門馬都是在12月上旬舉行,海綿寶寶除了被掉在地上變成垃圾,還有什麼功能呢?可否考慮提供多一些食物補給站更為實際呢?既然這是一個冠名贊助的賽事,資源是否更加充裕呢?
異象十四:這個亦是我認為最吊詭的異象,話說跑下跑下,啲人會越來越少;首先到了半馬轉折點,少了一半人、再到全馬一半路程,又少了一大截人、最後5K,前後只剩下十數人。進入橫琴隧道,亦只看見前方得一個人,後面傳來人聲叫我「靚仔加油」我亦不敢回望。在田徑場上的最後300米,竟然可以如入無人之境地繼續狂奔衝往終點。如果要我下一次跑馬拉松都只得孤身走我路,我就寧願不去也罷。 幸好每次跑馬,都總有妳相隨。(小編按:跟返傳統,小編又喺度點返隻歌送俾作者先,請笑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MJEGzU-GG4
更多:
Fitz.hk Facebook 專頁
[神戶馬拉松] 陪著你走
[大阪馬拉松] 來讓我跟你走
李照邦@Fitz.hk
Fitz Running 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