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聯按:盧松昌先生的赤足體驗第四回,寫於2015年1月28日。之前盧兄以得到台灣赤足天王謝天任的指導,並於渣打馬拉松最後一段以赤足完成事,至此他有何感悟?]
1月25日香港馬拉松大賽,半程用姿勢跑法,半程採取仿似神行太保的轉髖甩腳移動新招,加上最後2K時,大膽脫去跑鞋,獻出跑道初腳,回歸綠色終點。「臺灣謝天任旋轉核心肌新穎跑法」,以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凌波微步為名。惟小子在小三時閱讀「水滸」,眾英雄中有神行太保一角,疾行如飛,來去神速——至今印象深刻。現在以「神行太保」來命名轉髖移動的跑姿,似乎形象貼切。其他體會中的分析,也率性而為。請團長海量包涵,此後不庚。大賽過後,許多跑友舉步維艱。眾跑友檢討的內容,多數是完成時間的得失。而我採用新招,最大的得益,是參與馬拉松比賽十多年以來,賽後從未有過地輕鬆自如。世人往往囿於固有成見,未肯開放接納新思維,因此便容易引起誤會。為此,在隨身碥石佛像背後,手書「平常心」三字,也可倒轉讀為「心常平」。期望以佛之大智慧,警惕小子EQ的不足。此後跑道上相見,不會主動地提及跑姿,免卻無謂的爭辯煩惱。
為了推行凌波微步LBVB,香港跑友成立公開專頁「赤足微步」,歡迎有緣人切磋交流。
公園小徑 赤足無懼
昨晚穿著五指跑鞋,在公園小徑跑步。緊貼腳形的五指跑鞋,具有耐磨的極薄膠底,捨棄所謂的保護軟墊。雖然採用不施壓的甩腳移動,仍感覺其鞋底觸地的僵硬束縛。1K後,脫下鞋放進小背囊,赤腳而跑,腳板接觸地面,頓時感覺舒泰暢快。拋棄人為的束縛,路徑對腳掌其實也很親和。在公園小徑赤腳,並非如想像般的可怕。若遇到凸起豆粒狀的粗糙石米地,照樣可以踏過去;偶然有沙粒刺痛腳板,本能反應迅速地過渡到另一腳;眼見較寬的隙縫,輕腳便可跨越;遇著一小段踝露沙石地,需要輕步而行。稍停步與清道夫攀談,得知他們分上、下兩班制,清掃公園各小徑。一向不喜歡在球場像傻瓜般地沈悶轉圈,還是選擇公園小徑跑步,可以親近花木草坡,較有自然氣息。
轉髖移動 慳力耐跑
以前曾經認為,跑步是對抗地心引力的運動,但對抗自然規律,恐怕難於避免受傷患所困。而羅曼諾夫的姿勢跑,利用地心引力,強調保持曲膝,落腳點在身體正下方,前掌觸地後,過度到全掌,腳踭虛懸,迅速輕盈以後腿提起。頭和上身必須挺直,稍作前傾,否則無法達致利用引力前進的目的。手只是用來平衡身體。 傳統跑姿難免提腿摺腳,姿勢跑可能算是其中最省力的。
神行太保運用較有力的髖關節,轉髖將腳像圓規般甩向前,彷彿像扭動般直線而行。專心轉髖,忘記腳部。不必刻意作提腿、摺腳、蹬地等動作,因此腿部可以省力耐久。神行途中,曾經試過小腿或大腿略感拘緊,於是馬上集中意識在轉髖動作,小腿或大腿立即獲得放松。身軀必須挺直,以身先行,不挺直無以神行。上身與羅曼諾夫姿勢跑分別不大,落腳點也類同,但不強調摺腳,而是自然落下,觸地一刻在身體之下。前掌先觸,過渡到全掌,腳踭虛懸。傳統跑法無論是對抗或引力,都是直線動力。而神行竟然是平行移動。昨晚以較快速度移行跑動,5K後喝水,繼續赤足神行,又是5K。雖然還有力繼續神行下去,但欲速則不達,還是循序漸進,使身體逐漸適應,較為妥當些。試一下採用姿勢跑,數步後便開始有疲倦感。可證全馬過後,隔日此夜的暢快完成10K,實在拜神行太保所賜。
----- 廣告 Ad -----
神行慳力 零舍精神
回家前,先往就近的超市,增購極薄的船襪,跑步時用作出入家宅之用。日後需攜弾性小腰包,放置赤足者預防之用的醫生膠布等小必需品。 10K後,前腳掌稍現紅㾗,翌日便消退。右腳弓的舊患小手尾,也不見影蹤。神行時間短,便有所收獲,是因為大道至簡,還緣於過去傷患後,苦練數年,修得前掌姿勢跑;及過去健身的經驗,可以隨意地分解控制肌腱。其他有些跑友,可能需要踏踏實實從赤腳開始體會。對神行太保來說,赤足不是目標,實踐轉髖移動跑,節省體力不受傷,才是追求。
跑步可以產生安多酚,令人暢快,但是疲倦。神行太保相對不耗力,跑後無倦意,只剩下暢快興奮,因此格外精力旺盛。赤足跑可以有效強健腳掌腿部,這是不爭的事實。日常公園訓練,必屬赤足無疑。外出比賽,腳下如何?還言之尚早。採用轉髖移動跑,就是必然無所置疑。
神行太保,舍我其誰!神行太保,舍我其誰!
----- 廣告 Ad -----
更多:
赤足微步 facebook專頁
赤足與羅曼諾夫姿勢跑
Fitz跑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