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 運動 Sports > 跑步 Running > 跑會間的合作與競爭: 從一個5000米TT聯會賽說起

六個近年成立的跑會近日籌備了一個聯會5000米計時賽,給予不同跑會的學員一個交流競賽的機會,屬於長跑界的新嘗試,筆者近日有幸邀請到六個跑會的主教練做了一個直播訪談,探討這班年輕跑手兼教練對於跑會間的合作與競爭有何看法。他們的跑齡各異,主項專長不一,創立跑會的理念亦有所不同,但對熱愛跑步這顆「初心」卻不謀而合,促成了今次史無前例跨跑會間的合作。

  • 尹焯熙 (熙 Sir) Forza Running HK Limited 總教練:「Forza 成立了三年左右,屬於比較新的跑會,我一直希望可以帶領我的學生向更好的目標進發。」
  • 余顯華 (華哥) Zero Running Club 總教練:「我大概於2015–16 年成立跑會,比在座其他教練較早,當時的想法很簡單,一個人練習很悶,便就想 Group 埋一班朋友一齊玩,一直做到今日。」
  • 汪習文  (Jackey) Jackey’s Running 總教練:「我教跑教了好多年,但成立自己的跑會只在最近兩三年間,當時見到很多跑友跑得不是很好,但其實跑得舒服又跑得快係一件好開心嘅事,好想藉著自己的經驗教大家做到呢個境界。」
  • 余懷瀚 (John) Step Runners 總教練:「Step Runners 嘅 Slogan 係 “Every Step Matters” ,係跑步的過程中, 不論係跑姿、訓練 program 每一步都好重要;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好的導航系統,帶領每個學生去到佢哋想去的目的地。」
  • 魏賡(魏賡)賡班總教練:「兩三年前辭去文員工作全身投入長跑。跑步係一樣很生活化的運動,教學生點樣將跑步融入自己生活,成為生活恆常的一部份,係一件很享受的事。」
  • 黃啟樂 (阿樂) Trailblazer 總教練:「Trailblazer 即係「開拓者」,雖然只係成立左幾個月 ,但係長遠哋我想藉著這個品牌開發一條同其他人唔同的路,屬於自己的領域,希望跑步不只於一個競技活動,而成為一個生活品牌。」

他們六位跑手之間,有些識於微時,曾經是「同門師兄弟」,有些是大學同學、隊友;華哥、魏賡、熙Sir三人同年出生,由 Junior 一直鬥到 Senior 、公開組,差不多每場比賽都是競爭對手,當年華哥與熙Sir 更同時打破當時的青年一萬米紀錄。無論在比賽場上或是商場上他們都是競爭對手,但私底下卻是好朋友及Training Partner。魏賡與阿樂很興幸找到水準相當的練習伙伴,並不諱言見對方的次數比自己的女朋友更頻密。誠然,沒有對跑步的熱誠與相當的友情,跑會間的合作殊不容易。

圖: Jackey’s Running

這次六個跑會合作的5000米計時測試賽源於早前一個更小規模的類似合作,主要目的是讓在疫情下失去大部份比賽體驗的學生重拾訓練目標。阿樂以自己為例,因為沒有比賽官方成績,根本參加不了五公里或十公里的比賽,遂轉向1500米中距離賽事發展;加上在疫情下的五公里挑戰賽只供精英跑手參加,他們的學生大多未及標準參加,因而失去目標、缺乏動力繼續練習。在跑班內的計時測試對於學生來說缺乏刺激及競爭,跨跑會間的「私房賽」便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這次的5000米計時測試賽模仿日本長距離挑戰賽,根據跑手成績分組,將差不多級數的跑手放在一起,提供新鮮感,增加競賽氣氛。「長遠希望做到好似日體大咁,一日內搞二十幾場5000米測試賽,唔同時間嘅跑手都可以齊參與,由15分鐘到30分鐘都有」。這樣的願景促使了他們走在一起舉辦了這場沒有任何官方認證、沒有任何收益的跨跑會測試賽。

其實跑會間的比賽並不是新鮮事,在跑界內早有在九龍仔公園舉辦的「666私房賽」(每年六月第一個星期六傍晚六點開始,故有666之名),是各大跑會一年一度切磋比併的機會。但有別於傳統的跑會競賽性質著重於每個跑會精銳盡出的比併,這次測試賽的定位在於「平民化」、「在地化」,沒有任何參加門檻,甚至沒有任何完成時限,無論跑15分抑或35分鐘都可以參加。

魏賡:「我哋開頭搞呢個計分測試賽,係想為跑界帶嚟新風氣,唔再好似以前封閉,搞好個跑步氣氛,多人一齊進步。」

香港長跑成績日漸被鄰近地區如日本、台灣、韓國等地越拉越遠,他們的目光不只集中於爭香港第一,而是面向世界,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外地,唔同Brand、唔同跑會嘅跑手成日會一齊練習,但香港未做到」。要進步,就要促進跑手間的合作而非固步自封,促成了他們摒棄門戶之見走在一起。

John:「我寧願自己跑第十但係跑14分 (5000米),都唔想自己跑第一但係跑15分。」

事實上,在疫情前長跑界曾經出現過「長跑大聯盟」的組織,由幾位精英跑手牽頭,抱持著相似理念,冀促進長跑成績。當時的「大聯盟」是一個由上而下的概念,有話事人、有人「吹雞」,故有人受邀,有人不受邀,受邀者僅限於精英跑手。相比起來,他們這次合作著重於「由下而上 Bottom Up」的「無大台」模式,合作基於相同理念的自發行為,無明確的上下結構,參加者是平等關係,有利於刺激不同意念;每個教練負責不同的範疇,每個人提出的 idea 經過討論、研究、再落實行動,動機純粹,就是要推動本地長跑文化。

熙:「我哋只係單純鍾意跑步,想發展多元化嘅跑步文化,每一次都有新嘗試,或者有一日我哋做到平民版嘅香港『箱根駅傳』,投入嘅資源可能同賣少一個 Facebook 廣告差多。」

很現實,長跑運動員都是人,都要起居飲食三餐一宿,對於大部份視跑會、教跑班就是主要收入來源的幾位長跑教練來說,收入是「生存」問題。當談到會否擔心自己的學生會因為接觸多了其他跑會,會被「搶客 」、「轉會」導致自身利益受損? 他們異口同聲地表示沒有這方面的擔心,甚至覺得學生在不同跑會跟不同教練學到不同的長跑知識是一件好事,重要的是每個學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訓練模式,持續地進步。

華哥: 「我一直信奉『合則來,不合則去』,如果當學生覺得你個套適合佢,佢係唔會走;但係如果當佢陷入迷惘或者樽頸嘅時候,或者佢出去試下新嘅挑戰都係好事。」

他們不是聖人,亦沒有金主,都要賺錢過活。很坦白,開跑會至少讓自己可以過活,但賺錢只是他們投入運動事業的其中一個考量。他們的眼光放得更遠,比起計算其他跑會有多少學生,自己可以搶到幾多,倒不如認真推動本地長跑文化, 令更多人參加跑步這項運動,目光放在「做大個餅,而唔係分對家個餅」,更重要的是他們投入運動的初心並不在於金錢。

Jackey:「賺錢生活係好重要,但係諗賺錢之前,應該要諗點樣發展左跑界先,如果無錢賺就決定唔做,或者諗左搵錢先嘅話,根本不會投入運動呢一行。」

對於日後,跑會間的合作可以如何進一步發展?會否吸納更多跑會一齊玩? 會否舉辦一些更大型或更新穎的活動或聯會賽事? 他們坦言現時沒有明確方向,疫情下的社交距離措施是一大變數,除此之外,他們只能見步行步;更重要的是做好現有工作,準備好即將來臨的聯會測試賽,要做好這一步,方能證明他們有能力做得更大更好。縱使未來的方向未明,亦不清楚自己能否勝任更大的合作框架,但他們這班新一輩跑手教練對跑步的熱誠和敢於接受新嘗試的鬥志是肯定的。

樂:「好多時因為無利益同誘因,大機構未必肯去做,既然係咁,等人哋去做不如自己落手去做。」

或許他們的想法很稚嫰,亦沒有大機構支持贊助;或許不夠成熟或世顧,最終「諗頭」太大卻力有不逮,高估了自己,低估了人世間的利益考量;或許他們沒有通盤計劃或清晰藍圖,甚至對下一步亦沒有明確的方向,但至少這班新一代的跑手教練敢於踏出第一步,走出前人的框框,選擇不只停留在想的階段,而是「做左先」,很純粹地以對跑步的一腔熱誠,暫時將個人利益計算放左一邊,推動本土跑步文化。將一件事認真地做下去,堅持下去, 最終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當你真心渴望,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When you want something, all the universe conspires in helping you to achieve it.” – The Alchemist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