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小時31分的意義
- 時: 2019年3月17日 上午0706
- 地: 西貢 北潭涌 「逆走100」終點拱門
當我通過終點拱門,知道自己的100 公里山賽成績自2013年首戰100公里山賽後再次成功以22小時完賽並接近自己100公里山賽PB (2013年「香港100」,22小時16分鐘) 的一刻內心非常反高潮地平靜,因為22小時31分5秒 (大會時間)/22小時30分18秒 (個人時間 chip time)、男子個人組第266名這些數字所代表的不是一次如何進取地衝擊個人紀錄的鬥爭,而是一次如何 run your own race 的 humbling experience,亦明白了日後要好好聆聽身體以及內心的聲音,不應再受賽前盲目設定的目標完賽時間所困的故事。
Well,文有點長,不過這是我在「逆走100」賽事結束後至今於百忙中仍然堅持自省後的 labour of love……
前情提要: 2019年「香港100」後的低潮
話說今年的「香港100」為符合「5點ITRA積分」的賽事難度要求而延長賽道及增加總攀升,改道經牛耳石山及嶂上郊遊徑前往白沙澳青年旅舍,這項安排不意外的令到賽事難度增加,再加上比賽當日天氣炎熱,無論如何進食都制止不了的饑餓感反映當日消耗的能量遠超我所能補充的,故此狀態一沉不起,結果是離開猴塘溪檢查站 (km34) 後進入追趕檢查站關門時間的「掙扎求存模式」,在平路只能以急步行速度繼續,最終「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未能在時限內通過企嶺下檢查站 (km57) 而被迫退出賽事。
因未能趕及檢查站關門時間而 DNF 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香港100」改道後增加的總攀升打破了「『香港100』乃香港最容易完成的100 公里個人賽」的印象所帶來的震撼才可怕-我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的身體是否 burnt out,不再適合參與100公里山賽,要轉戰較短距離賽事?
----- 廣告 Ad -----
我恐懼,我誤判,我唔行山?
在我參加2019年「香港100」後沒有停下來,賽事過後立即重新投入 CAU 週二及週四團練的背後是我週末沒有積極的上山練習,期間只是上山郊遊散步及騎單車維持體能-是怕,還是厭世? 是二月至三月天氣不穩定而借機躱懶吧……
XTE 新春三大後至「逆走100」前的空檔仍然重覆準備去年賽事時忽略賽道後半 on-the-course training 的錯誤,只是見縫插針式在港島多操練了兩課。當我恍過神來回到現實已經是3月1日開始領取選手包的日子了。
麥徑,我真的很愛你 (?)
- 時: 2019年3月16日上午0802
- 地: 元朗大欖郊野公園 大棠山道燒烤場
Status 的留言提供了參考答案,不過真正發自內心的正解到本文付梓之日仍然不知道,可能是一如 CAU 會友 Simon 留下的參考答案「我真的很愛麥徑」吧!
今年賽事與去年不同的是大會共分三個時段、每段相隔10分鐘起步,以免跑手集中在前往伯公㘭樓梯的樽頸位爭先恐後。弱弱的我按照報名參賽時的選擇,於最後一個時段起步 (原定時間8時20分,臨場因爲起點加水站缺水而延遲至8時35分,各檢查站的關門時間亦因此順延)。但求限時內走畢全程的我於起步後作出一個重要的決定-放開懷抱,忘記時間,全程聆聽自己心率去配速,以保持心率不颷高至 HR Zone 2 範圍為目標。
當我以1小時27分完成環塘路段到達大欖涌水塘檢查站 (11.2km) 後就進入全程第一個低潮-因天氣和暖、身體溫度偏高而感到輕微暈眩。我離開吉慶橋後即喚起塵封已久的夏日溯澗閒遊行程記憶,當機立斷沿蓮花石澗入口下切往溪邊,用溪水弄濕衣服及身體降溫。當我用溪水濕身、忘記時間流逝時不期然憶起我唯一信任的溯澗行程領隊、因山難而離世的山友 Jacob,以及我們在2013年共遊此處的快樂回憶。
「香港脫共建國日,公祭無忘告維益。」這是我每次光臨蓮花石澗入口、思念故人時發自內心的善頌善禱。
離開石澗後暈眩情況仍然纏著我,不過到達「大帽山茶水亭」後天氣稍凉,狀態回勇。挺進至鉛礦坳查看「CAU 會員專區」留言時已經有會友大膽預測24小時內完成是可行的:
在閱讀留言後,在進取 (甚至冒進) 與冷靜之間我毫不猶疑、無需掙扎的情況下選擇了後者,並沒有將這個預測放在心上,仍然按著心率區間數據繼續 run my own race。當我開始感到情況有變時,已經是夜幕低垂的時侯了。
----- 廣告 Ad -----
離開基維爾營後的Second Wind
到達基維爾營檢查站暨中途寄物包的存放點 (km52.3)時剛好是我平日的晚飯時間 (筆記,或曰挑骨頭: 可能考慮到存放點地點偏遠,運輸困難,設立中途寄物包這項今年賽事新增的措施屬於報名時要另行收費的服務,這似乎在懲罰錙銖必較的跑友),所以決定停留50分鐘,冒著寒風吃西湯湯飯 (食譜: 用250毫升矽膠伸縮杯盛載三件大會供應的飯糰,然後加滾熱西湯至接近全滿,小心搞拌後可食用)、喝鴻福堂中湯補身及整理收執餘下行程用的物資。
當我繼續前進向馬鞍山出發時,我發現在「萬里長城」上相遇的人群的目測步速愈來愈慢,那時侯我就知道自己愈來愈快,最終在通過茅坪後遇上8時10分起步的小云證實了我的猜想。
當我通過大金鐘後遇上漏夜在山上夜攝參賽者的山友「大哥」Terrance 和阿泉,他們當場修正預測至22小時左右完成,我只簡單回應「講呢尐」後繼續前進,並沒有放在心上,繼續 run my own race。轉眼間,這股 second wind 在晚上11時左右將我吹到企嶺下檢查站 (km65.1)。登雞公山時正好是我平日的入睡時間,所以我深夜登雞公之路在睡魔「相伴」下並不孤單,這亦是我的第二個低潮,不過在 5-hour ENERGY 的加持下還可以跟這名「同伴」和平共處,所以與日間的熱浪相比只是小菜一碟。我在這股 second wind 推動下在3月17日凌晨2時15分在北潭㘭簽到。
這股 second wind 一直停不了,並在北潭㘭赤徑一帶明顯增強,當時我睡意全消,再次看著身邊的選手愈來愈慢。在離開北潭㘭時身上攜帶的糧水令我可以路經西灣村而無需停留,在2019年3月17日的晨光初現前通過西灣山障礙到達萬宜水庫東壩。最終我以1小時23分、在平路以緊繃的大腿肌肉盡力開步慢跑、上斜大步走的方式完成「逆走100」的最後9.7公里。
A Humbling Experience
2019年「香港100」本來是我本季的A標賽事而「逆走100」是投入單車專項練前的超長途 fun run,不過前者在「竟全功於一役」的期望及輕視賽前四至六週的工作壓力及容易因氣溫變化而傷風的因素下最終結果不如預期,後者的成績相反是經歷過低潮期沉潛下令我喜出望外的成果。如果2013年「香港100」的22小時16分成績是屬於當時未經歷科學化長跑訓練的初心者的 beginner’s luck 的話,那麼今年「逆走100」的成績代表的是長期接受 CAU 科學化長跑訓練的老手 (重新) 學習何謂 run your own race 深意的功課,功課的評分就是尋回那失落的100公里山賽22小時的完賽時間──一個我以為在年齡及工作壓力增長下已經遠離我成績。
外傳: 多謝建Sir
話說今次「逆走100」「聆聽內心的聲音」的想法既是figurative,亦是 literal。Literal 這部份的秘密在於 CAU 的「建Sir」王偉建教練傳授的心率教訓練心法。擁有 Garmin 亞太區心率認証教練 (Garmin Asia-Pacific Heart Rate Certified Coach) 資格的建Sir在1月中舉行的工作坊傳授了心率訓練的理論,以儲備心率百份比 (%Heart Rate Reserve,%HRR) 區間重新定義我每一次心跳的意義,以及如何按%HRR區間修改Garmin運動手錶的心率設定。工作坊過後未克參加心率跑步訓練的實習班,不過在參加平日的CAU團練時以新的區間比以往更精確的控制訓練強度,發掘以往忽視的可能,亦知道經歷長期科學化訓練的自己比想像中強大。今年「逆走100」的戰果算是經歷兩個月自行摸索後以「非常個人化的HR Zone 1」完成賽事的小小成果。
Cores Athletic Union (CAU跑會) Facebook專頁
Fitz連結: https://fitz.hk/?p=117111
Fitz Facebook專頁
[大帽山精準賽2018] 繼續發掘登大帽山的N種方法
[FEREI 45 麥徑黑夜長征2018] 地球人視角: 如何賽前只練山兩次便完成賽事
[香港單車節2018] 關於單車可以在快速道路上奔馳 我說的其實是……
[大帽山精準賽] 香港唯一跑山精準賽
[快閃台北週末] 動感亞洲越野賽 台灣站
Fitz Running 跑步